redfish的日语奋斗历程
2008-02-05 20:52 | redfish
新的一年就快到了,然而心情却有点难以平静。
在日语上,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这一词,但就在快过年的这些日子里,我第一次在内心里有了放弃继续学日语的念头。
我基本已经决定了下个学期再教一个学期就辞职,辞职后干什么,暂时还没有打算,但是我萌生了放弃学继续学日语而去学另外一种与外语不相关的技术的念头。我也不知道以后我到底会怎么选择,不过,假如真的放弃了日语,那我心里怎么说也会比较难受的。所以,趁新年来临之前,趁我对自己的记忆还未褪色之前,我想写一篇流水帐来作为我的日语奋斗历程的纪念。
与很多学日语的一样,我选择学日语也是因为日本的动漫和游戏。要追溯起来,最早接触是在高一第一次邂逅FF2的时候。高中3年,我的学习成绩和之前判若两人,就拿英语来说吧,初中英语我多次第一,高中英语我连30分都考不到(150满分)。我疯狂地玩了三年,这三年我玩了一些我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东西,比如FF,比如真侍魂,等等。复读一年进入外语大学时,面临专业选择,大学里的招生办人员告诉我,我只能在英语和日语里一样,我可耻地犹豫了一下,因为我高考英语才55分(150满分),如果我选日语,则面临我要学两门外语,而且英语也几乎是从头学(因为我英语已经倒退到初中2年级的水平),所以我瞬间想要不要干脆就选英语,那样四级考试就是搭顺风车了。在犹豫了几秒后,我一咬牙,选了日语。从此拉开了我奋斗的帷幕。
要说为什么能在英语那么差的情况下决心选日语,那只能说真正的动力来自于FF6,那是高中3年我最爱的游戏,FF6跟我第一款接触的FF2不同,它的台词并非全部都是假名,里面含有汉字,而从那些零星的汉字里我依稀感受到一种美的感觉(嗯,直觉一般都是错的。但我歪打正着了)。为了看懂那些台词我选择了日语。
奋斗一词,我们都听烂了,从小学上学开始,日常生活中,天天听,天天接触,包括哪些哪些人的奋斗故事。语言的力量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是很弱的。一个词,你听上一亿遍,它在你的脑子里也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就拿奋斗这个词来说,不去自己真正实践,貌似永远也无法理解它的意义。
好吧,我先说一下我1999年下半年开始所要奋斗的具体目标。首先是把日语学好,什么叫学好呢,具体来说就是保持成绩名列前茅到毕业前不掉队。其次,是把英语四级过了。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以说是梦幻般的理想。尤其是后者。关于后者的实现,有两种决定。一种是保守型的,即大学毕业前通过,这样一算,我有5次考试机会(因为当时学校规定,一上来报考四级,过了也不算。必须从大2下学期的那次开始才算有效。)。另一种是激进型的,即大2下学期第一次就把它过了。我不是项羽,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也没那个必要,所以,行动上以后者为基准,前者只能用来给自己留后路以及缓和自己的心情。
我说这是梦幻般的理想,也许很多人不理解。我先说明一下,第一,我是一个普通人,并不具备特别的天赋,虽然很多人说过我记忆力好,但我自己明白,那是因为我和那些人都是井底之蛙,而且我还有一点非常令我头疼,那就是我的遗忘力比较强。所以,在学外语上,除了一点小小的音感好的优势外,不占任何优势。再加上,我的英语是初中水平,什么都不懂,语法几乎全不会,词汇量估计不超过一千,而且基础性的东西还得靠自己去思考钻研,没人教,顶多问问同学。所以当时我的形势可以说是处于深渊中。更要命的是,如果按照第一次就通过四级的目标前进的话,那就意味着我要以初中的基础在两年之内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这期间还得拼命学日语。综上分析,这对于我,确实是梦幻般的理想。
既然天赋上不占优势,起点又落后于别人N多,所以要实现理想只能靠一个词————“奋斗”。
I promise,我在这里所说的“奋斗”,跟GCD天天挂在嘴上说的“奋斗”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一个比较蠢的人。我想不出什么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也不相信一些破书上说的什么捷径,多少多少天突破四级等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我是个认死理的人。很简单的道理,如果真的存在什么101天就能突破四级的捷径,那就不会存在那么多过不了四级的人了。所以,我选择了一条最笨的方法,背课文。日语的还好说,因为毕竟从基础学起,课文都不会特长。但英语就不一样了,我上学那一年,正好学校换了教材,我用的是浙大编的新编大学英语。那上面的课文那叫一个长啊,现在想起来我都哆嗦。我一篇一篇背,老师上到了第二册,我还在艰难进行第一册,老师上到第三册,我还在艰难进行第二册,老师上到第四册,我还在艰难进行第三册,总之我从来没有赶上过老师的进度。第一册第一篇课文,我现在还记得,标题好象是“love”,内容讲的是一作者对已逝父亲的爱的追忆。这第一册凝聚了我过去初期英语赶超阶段的所有心血,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对不认识的生词的意思注解,以及对以前没学过的基础语法的记录,第一篇课文,我从头到尾查字典把它看完花了三个小时,当时11点我回宿舍躺在床上时很没出息地哭了-_,-。嗯,是的,很多时候我很没出息。这段时间里我还给高中英语老师写过一封求助信,不过估计当时她正忙着搞婚外恋(嗯,这是后来听说的),没空搭理我这已毕业的劣等生。
天天背,天天背,天天背,岁月就在高度强制自控中流走。大家都知道,背外语课文是一项极其枯燥又痛苦的活儿。一年过去了,大一下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我卷面成绩依然不及格。在火车上,我又可耻地且很没出息地想了一天一夜,要不要放弃四级。最后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选择了更加激进的方式。把英语课文的背诵量加大了一倍。嗯,不要说我有自虐倾向,我作为严谨派科学工作者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我没有。
接下来的事情,我怎么也想不到。
我英语阅读水平直线上升,大2上学期期末大家都要参加市内的英语三级考试,据说那次三级考试题比四级还难,我居然考了76。当时很幸运地是,我灰常稀饭且暗恋的女生分配到就坐我旁边,所以那一次考那种分数也许是因为当时考前养眼了一把。
接下来的2001年对于我人生来说是个比较难忘的年份。由于要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而对于我这种机盲,能指望的就是先把打字打熟练了。于是我6月份开始接触网络(天幻就是那时找到的),然后,这一年,我在无聊的考试上斩下了三关:计算机一级,英语四级,日语一级。最前面那个纯属意外,我当时根本没抱希望。但后面两个可是真的印证了“奋斗”一词的。这里要提一下,我心理素质非常差。考四级时,我腋下不断冒冷汗,听力、完形填空、选择,几乎都挂了。所幸的是,阅读可能拿到了满分,要不然肯定过不了。那一年下半年,我的时间全花在背日语单词上了,因为一级要求一万词汇量,对于我这个听力不占优势又非常怕考试折腰且“ばか正直”的人来说,只有拼命背单词,当时好象背了7千多个。结果很好,没白背,词汇考了90分,不是很高,但也不低。
梦幻般的理想实现了。奇怪的是,我当时好象并没怎么兴奋。
理想、幸福这种词,也许很多人误解了它的意思,因为人大多是庸俗的,想法超级あまい的,当然,我也没有例外,都把这种东西看得很高很大,定得很高很大。理想、幸福之类,大抵都是相对胜于绝对,我们感到今天幸福,乃是昨天较之今天不幸,我们感到比别人幸福,乃是别人较之我们不幸;我们有理想,乃是我们不满足于现状,我们实现了理想,又产生理想也是由于下一个理想较之已经实现的理想高大。人在本质上是追求“更”的动物,但是人的庸俗又往往使人不自觉地走上了追求“最”的歧途。
接下来的理想,我很多没实现,作出的奋斗很大一部分也化为了泡影。
前面所写的,英语的内容多于日语,那是因为前两年,我在英语上花的功夫起码是日语的两倍。在日语上,也是背课文,做习题,听磁带纠正发音等基础训练上。接下来的日子,我彻底把英语扔掉了,because I hate it。后来的日子我都专心于日语的提高。
我两年半过一级的,国内大学日语专业学生也大都是两年半过一级,所以我的日语水平并不超群。那时,我以这种半桶水都不到的水平去完成一个非常大的任务,那就是翻译全部FF6的台词。这是个宿愿,无可避免。但当时的我对于翻译这种概念我都不懂。其实掌握一门外语和把一门外语翻译恰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我的任务虽完成了,但是质量非常臭。到处是生硬的直译,还有很多不懂的习惯性说法。这是站在现在的水平层次上看的,但客观来说,对于当时的我,算是很负责地完成了任务,至少有一点很重要,我很少对不懂的东西想当然地去理解,即使在那时也没有。
有一点不得不提,和很多的日语专业的学生一样,我也无法避免,那就是过了一级,口语和听力仍然特别菜。其间我也找过一个日本人学习伙伴,但是,一个星期一次实在太有限,我又不具备快速提高的天赋。所以,学了三年的我跟日本人交流仍然比较困难。
每个人的脑子构造好象都不一样,记忆形态也不一样。我学外语,听说读写全是隔离开的,也就是说,这几项能力的提高不是同时的,是需要花几乎同等时间去分开来练习的。但是有一种人学外语,这几项能力是同步提高的,我至今很羡慕这类人。在这类人当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跟这个人我交往了好多年,也由于他我内心深深地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这个人是我大学同学,和我一个班的。要怎么形容这个人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先大致在这对他的天赋以及能力水平作个描述。
我两年半过日语一级,总分315,听力部分50分。从全国日语专业一级通过率来看,我应该算是排在靠前的。但是,这个人,他也是零基础开始学日语的,一年半就过了一级,总分330以上。这虽然比较让人惊讶,但要从全国范围来看,应该还是有一部分人可以达到这种地步的。但他更让我惊讶的一点是,他的听力和口语和他的笔头能力几乎是同步的,更有甚者,他在日语上花的功夫远没有我多(我跟他一起生活了好些年,这一点很清楚,他没有躲着一个人偷偷学)。在英语方面,在过了好几年没用英语的情况下,他仍然能非常流利且以很快的语速与欧美人交流。大四考过一次研,考的是上外,没复习也上了复试线,英语好象满分,但他没去,在家人的建议下跟我一起去了日本。
在日本最初找打工的那段时间,我记得我是花了三个月才找到第一份工的,其间应募电话打了无数个,面试15次。而他,三个星期就找到了。当时我们住一个屋,他打应募电话时所说出的日语,和我打应募时所说出的日语的差距,每当想起我就觉得自卑。
当时,不会说的东西超多超多,(当然现在也还有很多)包括很基础的那种对话都有很多不会说,我第一次感到,对我这种人,理论与实践完全是两回事。但我并没有被痛苦与自卑打倒,我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在心里反复练习该怎么说,在实践中,一发现有不会说的,马上记在心里,事后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查,然后刻记于心,并反复告诉自己犯过的语法错误、用词错误绝不能犯第二次。就这样,我在痛苦自卑与艰苦的练习中不断成长,终于过了大半年之后,我猛然发现自己说日语已经比较流畅了。听力的话嘛,这个貌似只能不停地听。当时刚到日本就发生了一件很刺激我的事,那是我们刚住进屋子跟房东第一交谈的时候,房东是一个40多岁的欧巴桑,学过日语的应该知道这种欧巴桑说话都是语速超快的,她不停地说一些注意事项,我集中了200%的精力去听,只听懂了30%都不到。房东走后,我问他听懂了多少,他淡淡地说了两个字“全部”。我为了寻找安慰,问了他第二个问题,我问他至少有个别没听过的词吧,他的回答还是淡淡的两个字“没有”,但这两个字就像利箭一样,刺入了我内心,让我有一种铭心的痛楚。在后来上课的日子里,那些日本人老师讲的内容也都是一半以上听不懂,这个量不夸张,所以我说到这里,很多学日语的应该感到欣慰了,我这么笨的人都能学到现在的程度,虽然说不上很高,但去从事翻译工作也拿得出手了。顺带提一下,我是个不喜欢上课听讲的学生,从小就是这样,精力集中时间也绝不会超过半小时(玩游戏,看漫画,看电视除外)。所以,我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日复一日,大半年后,终于感觉好多了。但是有一门古典日语课,还是不知道老师在那说什么-_,-。
在日本的两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有不会的词马上查,然后,能记多少就记多少。这些单词来自各个方面,有跟日本人交流上来的,也有看漫画来的,也有来自小说里的,或者新闻里的。除此之外,精力全放在口语的练习上。就像上面我说的,说→出错→纠正→记住→巩固,说→出现不会的→思考、查询→记住→巩固。无非就是以上的循环。好在我的基础使我能够立即发觉到自己犯的错。
我的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不断地受到来自这个人的刺激,因为无论我怎么提高,听到他说的日语,我总有新顿悟,总有我不知道的词,总有我没怎么用过的词的用法,总有我当时生疏的语法,从他那我也不停地意识到一些我以前没意识到的不恰当的说法,虽然区别很微妙,但是仔细一想,我说的就是没他说的地道。他这个人,好象每一个词都运用得像こんにちは这么熟练似的。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授受关系的理论知识。我在日本,有很大一段时间花在了思考特殊三层授受表达的句子上,在我还没回忆出这个句子前,跟他提过一次,他立刻就说出了这个句子,淡淡地说了句“这个算是日语中比较难的了,我也花了些功夫搞通,不过搞通了这个之后,授受关系就完全掌握了”。他的天赋让我惊叹。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想这个,当我终于想明白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恩惠传递并告诉他以求验证时,他的回答让我又一次地感觉到自己在这种人面前简直就是个小丑。我只想通了平行的恩惠传递顺序,并没有意识到上下内外关系。还好,值得欣慰的是,关于这个特殊的句子至少很多学日语的人连平行的恩惠是怎么传递的都搞不清。其实跟这些刺激比起来,有一种刺激更让人受不了。那就是这个人他骨子里有一种瞧不起人的性格,在他身上我看不到那种武侠小说里大高手的容人与宽恕的特点,他时不时地会毫不在乎地说出一些冷嘲热讽地话来打击我,最经典的一句莫过于“你就别在我面前说日语了,在我面前你说什么日语,自寻耻辱”。虽然说是个人就难免总会有鄙视弱者的念头出现,但像他这么赤裸裸地,现实生活中我也就见过这么一人了。当然,追其原因,比较复杂,比如生活中跟他的摩擦,我以前自身没意识到的缺点做出过让他不爽的事,这也有可能。我在05年之前,日语一直是在他的阴影下成长过来的。不过,自从我回国,他去一桥大学读博,两人分开后,一切都成浮云了。他现在要是再当面讽刺我,我也不会有很大的反应了。因为我很早就明白,就水平来说他有资格鄙视我,也明白我就算再怎么奋斗努力要赶超他也是むだ。况且,我现在都有了放弃继续提高日语的念头。
2005年,带着无比的疲倦和寂寞,我回国了。在家乡一所三流二本学院当了第一批日语教师。其第一个意外发现就是,我的水平超出其他所有年轻老师一大截,我苦笑,这种安慰于我已经没任何用处了。
当了教师后,我天天就是备课、上课、上网,我已经拿不出时间精力去继续练习提高了。教了一年后,我本可不用再备课了,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这种话也只有在这里说说了,社会人士以及GCD员们一般是当我放屁的),我一直坚持备课。其间,外教的演讲以及致辞的口译没一个老师愿担当,主任就让我担当,我意外地发现,我可以担任现场口译了。虽然有个别不会说的,但可以用其他说法代替过去。但,我自己知道,碰到稍微专业性一点的翻译我就没戏。我的劣势一直存在着,那个无法同步进步的劣势,一直存在着,并没有因为我进步了多少就会减少多少。碰到不会的我依然不会,而且我的进步也越来越慢,我的词汇量一直超不过两万,听一些专业性新闻仍然有很多听不懂的,我作过一些尝试,越尝试越发现像个无底洞,这两年多我除了理论知识更强劲了些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我一直在作一些诸如把以前用习惯了的词语和语法用另外的相对生疏的来代替,因为不这样的话,我就会永远依赖那些用熟了的基本的东西,而这些,我相信,只要是个日语高手都会。平时,我总是留意一些中文里暂时还不会用日语说的东西,虽然自己补充了很多,但是进展实在太缓慢,补充的东西九牛一毛。
这两年,早期,我记得记录过很多类似表达,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中文的“拍马匹,奉承,谄媚”的日语说法,有如下这么多:
1、世辞
2、おべっか(を使う)
3、諂う
4、媚びる
5、煽てる
6、阿諛する
7、追従する
8、阿る
9、胡麻すり
10、ぺこぺこする
11、機嫌を取る
12、持ち上げる
13、取り入る
14、ちやほやする
15、尻尾を振る
16、歓心を買う
17、取り巻く
18、付け入る
19、愛嬌を振りまく
20、べた褒め
21、お愛想を言う
22、媚を売る
23、みこしを担ぐ
24、科を作る
25、提灯を持つ
26、お上手を言う
27、太鼓をたたく
28、迎合する
相似表达居然接近30种(也许还不止)。
还比如中文的“情况”这个词,我总结了九个最常用的日语汉字词,根据情况语境不同这九个都可以用得上:状態、状況、様子、事態、事情、模様、異状、情勢、場合。
像这种,不计其数。
除了这种近义,多义的东西之外,还有一些俗语,中文都知道,也经常出现,但换成日语往往都不知道说法。诸如“托儿”“狗仔队”“拽”“做人”“抓(生产,教育质量等)”“炒冷饭”“没品位”“心里有死结”“浮躁”“能见度”“哈日”“磨合”“撮合”“底线”“低调”“咽不下这口气”“敬酒”“脑筋急转弯”……数不胜数,而这些往往都是字典上查不到的。而且有时候情况不同,说法也不一样。
还有就是生词了,这两年,我已经记了4千多的生词,还没背过,因为备完课上完课后我就没有毅力再去搞这些(这是人的生理现象,我自己也没办法)。光拟声拟态词就收集了300多个了,貌似都是常用的。
每想到以上这些,我都感到自己很弱。而且总有种现象发生,那就是这一块强了,那一块便弱了,等我把那一块搞上去后,这一块又变弱了。而我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花在备课上,备课只能更加巩固理论知识而已,把语法及单词细节上搞得更清楚,运用能力几乎原地踏步。
我这两年,心里的终极理想是把日语提高到接近母语的程度,也许理想定得太高了。现实生活又有其他许多的杂事,目前所呆的这种三流院校里,许多恶心的潜规则又限制我无法上升,而且还面临解聘的威胁,因为我没硕士文凭。自己年龄不小了,钱也赚不了多少,至少为生活所迫我也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实现我的这个过高的理想。
这两年在网上也遇到过一些国内的日语硕士生,让人欣慰的是,在翻译与理论细节能力上,我已经超过了他们。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就是知道。也许有人觉得这是我沾了在日本呆过两年的光,对于这一点我也承认,但没有持续性的奋斗,就算我在日本呆10年,也会毫无建树,这一点是无法否定的。
《暗算》里的天才数学家黄依依对安在天说过:“破译密码,需要一种非凡的平地而起的创造力,而谢兴国正缺少这种平地而起的能力。”每想到这句台词,我就有种无力感,被GCD阉割的名言是对的: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但那1%却是最重要的。“价值与劳动之间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因为无论用多少人力也不能把一颗卫星送上太空”。天赋,就是那么一种实际的存在,再怎么笨鸟先飞,没有天赋照样也有无法企及的层次。
有时候,愚公永远是愚公。
我最后一次跟日本人进行长时间交流是07年暑假,那是我回国后最压抑的一段时期。我独自一人到厦门找一个认识已久的日本朋友,在她那住了一段时间(别误会,我们是淡水之交)。有一天晚上,我和她一直聊天,聊了三个多小时,我滔滔不绝,长久以来堆积在心里的郁闷也随之排泄出去。那一刻,我发现我真的变强了,而且这两年来其实也是在进步的。那一次我把我所有的水平都发挥出来了,使个人日语奋斗历程达到了一个颠峰。我发现,如此熟练自如,无错误破绽,并变化多样地操控日语与日本人交流是多么地让人内心有爽快感。
好きこそものの上手なれ
相信很多学日语的朋友都跟我一样,都是因为上面这句话而学的。好きなら、なんでもオッケー、好きじゃないならなんでもいや。
但是,为了生活,为了赚钱,为了很多以后不得不做准备的事,也许就要放弃我为之奋斗了八年的日语。放弃那个终极理想。
说到底,我只不过是个愚公而已,那种理想我这辈子是完不成了,下一代变数太大,谁也无法预料,而且我思想也没陈腐到把自己没完成的心愿强加到下一代的头上的这种比愚公还愚的地步。
学日语很快乐,但是始终令我困惑的是,如果只是为了日语能力变强而去奋斗,真的会感到快乐吗?
さようならは言わない、またいつか……
在日语上,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这一词,但就在快过年的这些日子里,我第一次在内心里有了放弃继续学日语的念头。
我基本已经决定了下个学期再教一个学期就辞职,辞职后干什么,暂时还没有打算,但是我萌生了放弃学继续学日语而去学另外一种与外语不相关的技术的念头。我也不知道以后我到底会怎么选择,不过,假如真的放弃了日语,那我心里怎么说也会比较难受的。所以,趁新年来临之前,趁我对自己的记忆还未褪色之前,我想写一篇流水帐来作为我的日语奋斗历程的纪念。
与很多学日语的一样,我选择学日语也是因为日本的动漫和游戏。要追溯起来,最早接触是在高一第一次邂逅FF2的时候。高中3年,我的学习成绩和之前判若两人,就拿英语来说吧,初中英语我多次第一,高中英语我连30分都考不到(150满分)。我疯狂地玩了三年,这三年我玩了一些我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东西,比如FF,比如真侍魂,等等。复读一年进入外语大学时,面临专业选择,大学里的招生办人员告诉我,我只能在英语和日语里一样,我可耻地犹豫了一下,因为我高考英语才55分(150满分),如果我选日语,则面临我要学两门外语,而且英语也几乎是从头学(因为我英语已经倒退到初中2年级的水平),所以我瞬间想要不要干脆就选英语,那样四级考试就是搭顺风车了。在犹豫了几秒后,我一咬牙,选了日语。从此拉开了我奋斗的帷幕。
要说为什么能在英语那么差的情况下决心选日语,那只能说真正的动力来自于FF6,那是高中3年我最爱的游戏,FF6跟我第一款接触的FF2不同,它的台词并非全部都是假名,里面含有汉字,而从那些零星的汉字里我依稀感受到一种美的感觉(嗯,直觉一般都是错的。但我歪打正着了)。为了看懂那些台词我选择了日语。
奋斗一词,我们都听烂了,从小学上学开始,日常生活中,天天听,天天接触,包括哪些哪些人的奋斗故事。语言的力量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是很弱的。一个词,你听上一亿遍,它在你的脑子里也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就拿奋斗这个词来说,不去自己真正实践,貌似永远也无法理解它的意义。
好吧,我先说一下我1999年下半年开始所要奋斗的具体目标。首先是把日语学好,什么叫学好呢,具体来说就是保持成绩名列前茅到毕业前不掉队。其次,是把英语四级过了。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以说是梦幻般的理想。尤其是后者。关于后者的实现,有两种决定。一种是保守型的,即大学毕业前通过,这样一算,我有5次考试机会(因为当时学校规定,一上来报考四级,过了也不算。必须从大2下学期的那次开始才算有效。)。另一种是激进型的,即大2下学期第一次就把它过了。我不是项羽,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也没那个必要,所以,行动上以后者为基准,前者只能用来给自己留后路以及缓和自己的心情。
我说这是梦幻般的理想,也许很多人不理解。我先说明一下,第一,我是一个普通人,并不具备特别的天赋,虽然很多人说过我记忆力好,但我自己明白,那是因为我和那些人都是井底之蛙,而且我还有一点非常令我头疼,那就是我的遗忘力比较强。所以,在学外语上,除了一点小小的音感好的优势外,不占任何优势。再加上,我的英语是初中水平,什么都不懂,语法几乎全不会,词汇量估计不超过一千,而且基础性的东西还得靠自己去思考钻研,没人教,顶多问问同学。所以当时我的形势可以说是处于深渊中。更要命的是,如果按照第一次就通过四级的目标前进的话,那就意味着我要以初中的基础在两年之内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这期间还得拼命学日语。综上分析,这对于我,确实是梦幻般的理想。
既然天赋上不占优势,起点又落后于别人N多,所以要实现理想只能靠一个词————“奋斗”。
I promise,我在这里所说的“奋斗”,跟GCD天天挂在嘴上说的“奋斗”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一个比较蠢的人。我想不出什么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也不相信一些破书上说的什么捷径,多少多少天突破四级等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我是个认死理的人。很简单的道理,如果真的存在什么101天就能突破四级的捷径,那就不会存在那么多过不了四级的人了。所以,我选择了一条最笨的方法,背课文。日语的还好说,因为毕竟从基础学起,课文都不会特长。但英语就不一样了,我上学那一年,正好学校换了教材,我用的是浙大编的新编大学英语。那上面的课文那叫一个长啊,现在想起来我都哆嗦。我一篇一篇背,老师上到了第二册,我还在艰难进行第一册,老师上到第三册,我还在艰难进行第二册,老师上到第四册,我还在艰难进行第三册,总之我从来没有赶上过老师的进度。第一册第一篇课文,我现在还记得,标题好象是“love”,内容讲的是一作者对已逝父亲的爱的追忆。这第一册凝聚了我过去初期英语赶超阶段的所有心血,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对不认识的生词的意思注解,以及对以前没学过的基础语法的记录,第一篇课文,我从头到尾查字典把它看完花了三个小时,当时11点我回宿舍躺在床上时很没出息地哭了-_,-。嗯,是的,很多时候我很没出息。这段时间里我还给高中英语老师写过一封求助信,不过估计当时她正忙着搞婚外恋(嗯,这是后来听说的),没空搭理我这已毕业的劣等生。
天天背,天天背,天天背,岁月就在高度强制自控中流走。大家都知道,背外语课文是一项极其枯燥又痛苦的活儿。一年过去了,大一下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我卷面成绩依然不及格。在火车上,我又可耻地且很没出息地想了一天一夜,要不要放弃四级。最后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选择了更加激进的方式。把英语课文的背诵量加大了一倍。嗯,不要说我有自虐倾向,我作为严谨派科学工作者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我没有。
接下来的事情,我怎么也想不到。
我英语阅读水平直线上升,大2上学期期末大家都要参加市内的英语三级考试,据说那次三级考试题比四级还难,我居然考了76。当时很幸运地是,我灰常稀饭且暗恋的女生分配到就坐我旁边,所以那一次考那种分数也许是因为当时考前养眼了一把。
接下来的2001年对于我人生来说是个比较难忘的年份。由于要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而对于我这种机盲,能指望的就是先把打字打熟练了。于是我6月份开始接触网络(天幻就是那时找到的),然后,这一年,我在无聊的考试上斩下了三关:计算机一级,英语四级,日语一级。最前面那个纯属意外,我当时根本没抱希望。但后面两个可是真的印证了“奋斗”一词的。这里要提一下,我心理素质非常差。考四级时,我腋下不断冒冷汗,听力、完形填空、选择,几乎都挂了。所幸的是,阅读可能拿到了满分,要不然肯定过不了。那一年下半年,我的时间全花在背日语单词上了,因为一级要求一万词汇量,对于我这个听力不占优势又非常怕考试折腰且“ばか正直”的人来说,只有拼命背单词,当时好象背了7千多个。结果很好,没白背,词汇考了90分,不是很高,但也不低。
梦幻般的理想实现了。奇怪的是,我当时好象并没怎么兴奋。
理想、幸福这种词,也许很多人误解了它的意思,因为人大多是庸俗的,想法超级あまい的,当然,我也没有例外,都把这种东西看得很高很大,定得很高很大。理想、幸福之类,大抵都是相对胜于绝对,我们感到今天幸福,乃是昨天较之今天不幸,我们感到比别人幸福,乃是别人较之我们不幸;我们有理想,乃是我们不满足于现状,我们实现了理想,又产生理想也是由于下一个理想较之已经实现的理想高大。人在本质上是追求“更”的动物,但是人的庸俗又往往使人不自觉地走上了追求“最”的歧途。
接下来的理想,我很多没实现,作出的奋斗很大一部分也化为了泡影。
前面所写的,英语的内容多于日语,那是因为前两年,我在英语上花的功夫起码是日语的两倍。在日语上,也是背课文,做习题,听磁带纠正发音等基础训练上。接下来的日子,我彻底把英语扔掉了,because I hate it。后来的日子我都专心于日语的提高。
我两年半过一级的,国内大学日语专业学生也大都是两年半过一级,所以我的日语水平并不超群。那时,我以这种半桶水都不到的水平去完成一个非常大的任务,那就是翻译全部FF6的台词。这是个宿愿,无可避免。但当时的我对于翻译这种概念我都不懂。其实掌握一门外语和把一门外语翻译恰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我的任务虽完成了,但是质量非常臭。到处是生硬的直译,还有很多不懂的习惯性说法。这是站在现在的水平层次上看的,但客观来说,对于当时的我,算是很负责地完成了任务,至少有一点很重要,我很少对不懂的东西想当然地去理解,即使在那时也没有。
有一点不得不提,和很多的日语专业的学生一样,我也无法避免,那就是过了一级,口语和听力仍然特别菜。其间我也找过一个日本人学习伙伴,但是,一个星期一次实在太有限,我又不具备快速提高的天赋。所以,学了三年的我跟日本人交流仍然比较困难。
每个人的脑子构造好象都不一样,记忆形态也不一样。我学外语,听说读写全是隔离开的,也就是说,这几项能力的提高不是同时的,是需要花几乎同等时间去分开来练习的。但是有一种人学外语,这几项能力是同步提高的,我至今很羡慕这类人。在这类人当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跟这个人我交往了好多年,也由于他我内心深深地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这个人是我大学同学,和我一个班的。要怎么形容这个人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先大致在这对他的天赋以及能力水平作个描述。
我两年半过日语一级,总分315,听力部分50分。从全国日语专业一级通过率来看,我应该算是排在靠前的。但是,这个人,他也是零基础开始学日语的,一年半就过了一级,总分330以上。这虽然比较让人惊讶,但要从全国范围来看,应该还是有一部分人可以达到这种地步的。但他更让我惊讶的一点是,他的听力和口语和他的笔头能力几乎是同步的,更有甚者,他在日语上花的功夫远没有我多(我跟他一起生活了好些年,这一点很清楚,他没有躲着一个人偷偷学)。在英语方面,在过了好几年没用英语的情况下,他仍然能非常流利且以很快的语速与欧美人交流。大四考过一次研,考的是上外,没复习也上了复试线,英语好象满分,但他没去,在家人的建议下跟我一起去了日本。
在日本最初找打工的那段时间,我记得我是花了三个月才找到第一份工的,其间应募电话打了无数个,面试15次。而他,三个星期就找到了。当时我们住一个屋,他打应募电话时所说出的日语,和我打应募时所说出的日语的差距,每当想起我就觉得自卑。
当时,不会说的东西超多超多,(当然现在也还有很多)包括很基础的那种对话都有很多不会说,我第一次感到,对我这种人,理论与实践完全是两回事。但我并没有被痛苦与自卑打倒,我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在心里反复练习该怎么说,在实践中,一发现有不会说的,马上记在心里,事后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查,然后刻记于心,并反复告诉自己犯过的语法错误、用词错误绝不能犯第二次。就这样,我在痛苦自卑与艰苦的练习中不断成长,终于过了大半年之后,我猛然发现自己说日语已经比较流畅了。听力的话嘛,这个貌似只能不停地听。当时刚到日本就发生了一件很刺激我的事,那是我们刚住进屋子跟房东第一交谈的时候,房东是一个40多岁的欧巴桑,学过日语的应该知道这种欧巴桑说话都是语速超快的,她不停地说一些注意事项,我集中了200%的精力去听,只听懂了30%都不到。房东走后,我问他听懂了多少,他淡淡地说了两个字“全部”。我为了寻找安慰,问了他第二个问题,我问他至少有个别没听过的词吧,他的回答还是淡淡的两个字“没有”,但这两个字就像利箭一样,刺入了我内心,让我有一种铭心的痛楚。在后来上课的日子里,那些日本人老师讲的内容也都是一半以上听不懂,这个量不夸张,所以我说到这里,很多学日语的应该感到欣慰了,我这么笨的人都能学到现在的程度,虽然说不上很高,但去从事翻译工作也拿得出手了。顺带提一下,我是个不喜欢上课听讲的学生,从小就是这样,精力集中时间也绝不会超过半小时(玩游戏,看漫画,看电视除外)。所以,我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日复一日,大半年后,终于感觉好多了。但是有一门古典日语课,还是不知道老师在那说什么-_,-。
在日本的两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有不会的词马上查,然后,能记多少就记多少。这些单词来自各个方面,有跟日本人交流上来的,也有看漫画来的,也有来自小说里的,或者新闻里的。除此之外,精力全放在口语的练习上。就像上面我说的,说→出错→纠正→记住→巩固,说→出现不会的→思考、查询→记住→巩固。无非就是以上的循环。好在我的基础使我能够立即发觉到自己犯的错。
我的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不断地受到来自这个人的刺激,因为无论我怎么提高,听到他说的日语,我总有新顿悟,总有我不知道的词,总有我没怎么用过的词的用法,总有我当时生疏的语法,从他那我也不停地意识到一些我以前没意识到的不恰当的说法,虽然区别很微妙,但是仔细一想,我说的就是没他说的地道。他这个人,好象每一个词都运用得像こんにちは这么熟练似的。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授受关系的理论知识。我在日本,有很大一段时间花在了思考特殊三层授受表达的句子上,在我还没回忆出这个句子前,跟他提过一次,他立刻就说出了这个句子,淡淡地说了句“这个算是日语中比较难的了,我也花了些功夫搞通,不过搞通了这个之后,授受关系就完全掌握了”。他的天赋让我惊叹。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想这个,当我终于想明白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恩惠传递并告诉他以求验证时,他的回答让我又一次地感觉到自己在这种人面前简直就是个小丑。我只想通了平行的恩惠传递顺序,并没有意识到上下内外关系。还好,值得欣慰的是,关于这个特殊的句子至少很多学日语的人连平行的恩惠是怎么传递的都搞不清。其实跟这些刺激比起来,有一种刺激更让人受不了。那就是这个人他骨子里有一种瞧不起人的性格,在他身上我看不到那种武侠小说里大高手的容人与宽恕的特点,他时不时地会毫不在乎地说出一些冷嘲热讽地话来打击我,最经典的一句莫过于“你就别在我面前说日语了,在我面前你说什么日语,自寻耻辱”。虽然说是个人就难免总会有鄙视弱者的念头出现,但像他这么赤裸裸地,现实生活中我也就见过这么一人了。当然,追其原因,比较复杂,比如生活中跟他的摩擦,我以前自身没意识到的缺点做出过让他不爽的事,这也有可能。我在05年之前,日语一直是在他的阴影下成长过来的。不过,自从我回国,他去一桥大学读博,两人分开后,一切都成浮云了。他现在要是再当面讽刺我,我也不会有很大的反应了。因为我很早就明白,就水平来说他有资格鄙视我,也明白我就算再怎么奋斗努力要赶超他也是むだ。况且,我现在都有了放弃继续提高日语的念头。
2005年,带着无比的疲倦和寂寞,我回国了。在家乡一所三流二本学院当了第一批日语教师。其第一个意外发现就是,我的水平超出其他所有年轻老师一大截,我苦笑,这种安慰于我已经没任何用处了。
当了教师后,我天天就是备课、上课、上网,我已经拿不出时间精力去继续练习提高了。教了一年后,我本可不用再备课了,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这种话也只有在这里说说了,社会人士以及GCD员们一般是当我放屁的),我一直坚持备课。其间,外教的演讲以及致辞的口译没一个老师愿担当,主任就让我担当,我意外地发现,我可以担任现场口译了。虽然有个别不会说的,但可以用其他说法代替过去。但,我自己知道,碰到稍微专业性一点的翻译我就没戏。我的劣势一直存在着,那个无法同步进步的劣势,一直存在着,并没有因为我进步了多少就会减少多少。碰到不会的我依然不会,而且我的进步也越来越慢,我的词汇量一直超不过两万,听一些专业性新闻仍然有很多听不懂的,我作过一些尝试,越尝试越发现像个无底洞,这两年多我除了理论知识更强劲了些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我一直在作一些诸如把以前用习惯了的词语和语法用另外的相对生疏的来代替,因为不这样的话,我就会永远依赖那些用熟了的基本的东西,而这些,我相信,只要是个日语高手都会。平时,我总是留意一些中文里暂时还不会用日语说的东西,虽然自己补充了很多,但是进展实在太缓慢,补充的东西九牛一毛。
这两年,早期,我记得记录过很多类似表达,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中文的“拍马匹,奉承,谄媚”的日语说法,有如下这么多:
1、世辞
2、おべっか(を使う)
3、諂う
4、媚びる
5、煽てる
6、阿諛する
7、追従する
8、阿る
9、胡麻すり
10、ぺこぺこする
11、機嫌を取る
12、持ち上げる
13、取り入る
14、ちやほやする
15、尻尾を振る
16、歓心を買う
17、取り巻く
18、付け入る
19、愛嬌を振りまく
20、べた褒め
21、お愛想を言う
22、媚を売る
23、みこしを担ぐ
24、科を作る
25、提灯を持つ
26、お上手を言う
27、太鼓をたたく
28、迎合する
相似表达居然接近30种(也许还不止)。
还比如中文的“情况”这个词,我总结了九个最常用的日语汉字词,根据情况语境不同这九个都可以用得上:状態、状況、様子、事態、事情、模様、異状、情勢、場合。
像这种,不计其数。
除了这种近义,多义的东西之外,还有一些俗语,中文都知道,也经常出现,但换成日语往往都不知道说法。诸如“托儿”“狗仔队”“拽”“做人”“抓(生产,教育质量等)”“炒冷饭”“没品位”“心里有死结”“浮躁”“能见度”“哈日”“磨合”“撮合”“底线”“低调”“咽不下这口气”“敬酒”“脑筋急转弯”……数不胜数,而这些往往都是字典上查不到的。而且有时候情况不同,说法也不一样。
还有就是生词了,这两年,我已经记了4千多的生词,还没背过,因为备完课上完课后我就没有毅力再去搞这些(这是人的生理现象,我自己也没办法)。光拟声拟态词就收集了300多个了,貌似都是常用的。
每想到以上这些,我都感到自己很弱。而且总有种现象发生,那就是这一块强了,那一块便弱了,等我把那一块搞上去后,这一块又变弱了。而我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花在备课上,备课只能更加巩固理论知识而已,把语法及单词细节上搞得更清楚,运用能力几乎原地踏步。
我这两年,心里的终极理想是把日语提高到接近母语的程度,也许理想定得太高了。现实生活又有其他许多的杂事,目前所呆的这种三流院校里,许多恶心的潜规则又限制我无法上升,而且还面临解聘的威胁,因为我没硕士文凭。自己年龄不小了,钱也赚不了多少,至少为生活所迫我也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实现我的这个过高的理想。
这两年在网上也遇到过一些国内的日语硕士生,让人欣慰的是,在翻译与理论细节能力上,我已经超过了他们。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就是知道。也许有人觉得这是我沾了在日本呆过两年的光,对于这一点我也承认,但没有持续性的奋斗,就算我在日本呆10年,也会毫无建树,这一点是无法否定的。
《暗算》里的天才数学家黄依依对安在天说过:“破译密码,需要一种非凡的平地而起的创造力,而谢兴国正缺少这种平地而起的能力。”每想到这句台词,我就有种无力感,被GCD阉割的名言是对的: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但那1%却是最重要的。“价值与劳动之间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因为无论用多少人力也不能把一颗卫星送上太空”。天赋,就是那么一种实际的存在,再怎么笨鸟先飞,没有天赋照样也有无法企及的层次。
有时候,愚公永远是愚公。
我最后一次跟日本人进行长时间交流是07年暑假,那是我回国后最压抑的一段时期。我独自一人到厦门找一个认识已久的日本朋友,在她那住了一段时间(别误会,我们是淡水之交)。有一天晚上,我和她一直聊天,聊了三个多小时,我滔滔不绝,长久以来堆积在心里的郁闷也随之排泄出去。那一刻,我发现我真的变强了,而且这两年来其实也是在进步的。那一次我把我所有的水平都发挥出来了,使个人日语奋斗历程达到了一个颠峰。我发现,如此熟练自如,无错误破绽,并变化多样地操控日语与日本人交流是多么地让人内心有爽快感。
好きこそものの上手なれ
相信很多学日语的朋友都跟我一样,都是因为上面这句话而学的。好きなら、なんでもオッケー、好きじゃないならなんでもいや。
但是,为了生活,为了赚钱,为了很多以后不得不做准备的事,也许就要放弃我为之奋斗了八年的日语。放弃那个终极理想。
说到底,我只不过是个愚公而已,那种理想我这辈子是完不成了,下一代变数太大,谁也无法预料,而且我思想也没陈腐到把自己没完成的心愿强加到下一代的头上的这种比愚公还愚的地步。
学日语很快乐,但是始终令我困惑的是,如果只是为了日语能力变强而去奋斗,真的会感到快乐吗?
さようならは言わない、またいつ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