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幻想》:一个华丽的杂种

2001-07-23 23:13 | EyesOnline

电影版《最终幻想》是全球第一部所有人物角色均由CG技术制作的电影。关于CG技术,我们知道些什么呢?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跑的恐龙、天行者飙飞船、角斗士让克·罗素与老虎搏斗吗?《最终幻想》电影官方网站预演的电影片段令人吃了一惊:从人物的皮肤、眼睛到衣服质地,包括女主角Aki的雀斑、唇纹都一丝不苟地造了出来。电影75%的内容由电脑CG合成,动作则是虚实结合。

  以如此方式联合起制作者们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总制作部和导演坂口博信(8代《最终幻想》游戏的创造者)在日本,集合欧洲技术精英,后期配音在好莱坞完成,影片在美国上映。影片描述的故事发生在50年后的火奴鲁鲁,和多数科幻片如出一辙:抵抗外星球的侵略,同时对自我有了新的认知,发掘地球与人类自身的秘密。《最终幻想》在美国的电影级别为PG13,而不是动画片通常所属的P或PG级,目的是以成熟的故事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制作者声称电影版《最终幻想》的风格如同“流动的诗篇,由多种文化混合的,结合了东西方文化的敏感与挑剔精细,并且迎合了众多游戏迷的普遍口味”——一部在银幕上复活了的FF游戏。这诸多基因创造出一个悦目的CG电影,正如评论家说的:“一个华丽的杂种。”

  在《黑客帝国》里,基努·李维斯问:“Matrix是什么?”他的同伴莫弗斯说:“Matrix是一切,它弥漫在我们的周围,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世界。”当李维斯冲入矩阵,躲过子弹,在重枪扫射下安然无恙,这时候的李维斯不再是一个演员,他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游戏里的RPG执行者。与《最终幻想》同档期上映的《古幕丽影》,安吉丽娜·朱丽则扮演真人版的劳拉。不少电影(比如《X档案》)开始有这样的情节:男人女人闯入电脑游戏,不得不真实扮演RPG角色,继续生存的条件是玩到游戏关底。游戏不再是人生的暂时状态,游戏即是生活。演员与RPG俨然一体。

  关于《最终幻想》的评论中,“演员失业?”的声音出现,但就像“Matrix弥漫在我们的周围”,《最终幻想》的视觉效果也许同制作者说的,“如同70年代末的莱卡相机拍出的照片,超级写实之中又有微妙之处”,却更令人们意识到:这是一部CG电影。

  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所倡导的1995电影宣言,明确提出了导演只是一部影片的制作者,而不是主宰。“我进一步立誓克制作为导演的个人口味!我不再是一名艺术家!我立誓不是要创作一部作品,因为我认许刹那(The Instant)比整体(The Whole)重要。我的最高目标是怎样从人物和场景身上把真实挤压出来。我立誓尽一切之能事,并放弃任何良好品位或美学的考虑来达到这一点。”不论是CG合成,还是手提摄影机下的真实场景,电影更像是个脑风暴的创意集中营,导演不再是最重要的部分,演员也是如此。

  评论游戏的人,玩具

  “只有神才与最高的严肃性相配,而人是为神而设的玩具,对人而言,这已是极佳之事。这样,每个男女都应依此生活,进行最高尚的游戏,达到有别于他们当前的另一种心灵状态……生活之正道是什么呢?生活应当如同游戏,玩确定的游戏。”柏拉图毫不犹豫地把游戏的概念提升到精神的最高宗教。

  游戏的愉悦实际是什么呢?为什么婴儿的笑声会显得愉快?为什么赌徒在狂热中难以自已?为什么成千上万的球迷会因为一场足球赛激动得发狂?

  激动、专注,生气勃勃的力量,这就是游戏的原始品质。

  我们把游戏称作“玩”,英文里把游戏称为“Play”(扮演)。也许两者结合起来更接近游戏的概念。曾有一位父亲说,他发现他4岁的儿子坐在一排椅子前,玩“火车游戏”,当他拥抱孩子时,孩子说:“我是发动机,别亲我,爸爸,要不火车就不像真的了。”游戏的这种扮演,一种“假”,“低人一等”,似乎是游戏与生俱来的某种感受。但“游戏只是一种装假的意识,无论怎样都不妨碍他拓展极端的严肃性,它带有一种专注,一种陷于痴迷的献身,至少一时完全抛开了‘只是’之类的感觉困扰”。

  质疑《最终幻想》的CG技术是否完美并没有多少意义,游戏就是游戏。超乎智慧与愚蠢,真与假,善与恶。我们在游戏中进入一个暂时的别具一格的活动领域,自娱自乐。

作者:邢慧敏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