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入门

2004-04-10 14:48 | Random

天幻没有一个影视相关的论坛,所以要聊些电影电视什么的好象就只好到处钻了。这帖发在这里也实在没办法,真希望能早日有一个影视论区。

废话不多说了。随着游戏越来越电影化,同时个人电脑的多媒体处理性能不断增强,随手做一个MTV已经是十分方便的事情了。相信很多人都曾想过用自己喜欢的音乐配上自己喜爱的游戏动画,做一个或唯美动人或激情澎湃的MTV,可能那些绚丽的色彩和跳跃的音符已在你心中存留了许多时间,但苦于对视频基础的缺乏,所以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教程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加入到视频DIY的行列中来,用我的经验让大家尽量少走弯路。要知道,视频这东西还是很毫神的。


一、帧、分辨率和制式
什么都得老老实实从基础开始,耐心一点你不会吃亏的。
帧(Frame)。视频动画的最小单位是“帧”(读音同“正”),也就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但一连串静止的画面连在一起快速变化便会产生动态的效果。
帧速率(Frame Rate)即一秒钟里出现的画面的数量。帧速率根据视频制式的不同而不同。单位是“帧每秒”(fps)
分辨率(Frame Size)不用多解释,也就是横纵象素的数量。不同的制式也会带来不同的分辨率。
制式。中国和英国、欧洲等国使用的是PAL制、而日本、美国等国使用的是NTSC制(法国用的是SECAM制)。所以用日/美版的主机在老式电视机上玩的话常常会出现黑白、画面闪烁等不正常现象,就是因为制式不同的原因。如果你用电视卡来录游戏动画,也要让电视卡的制式和主机的制式相符合。而不同的制式也会带来不同的视频规格。
PAL - 720x576、25fps、1.067
NTSC - 720x480、29.97fps、0.9
(这里提到的都是以Microsoft DV格式为标准的,一般DVD的分辨率和制式的关系也是这样的)
后面的1.067和0.9是指的象素宽高比(Pixel Aspect),也就是每个象素的长宽比例。在电脑显示器上的象素宽高比为1.0。一般如果分辨率是4:3的(如640x480),象素宽高比就设1.0好了。(如果是1.0象素宽高比,PAL是768x576、NTSC是640x480)


二、编码解码器(Codec - Compressor & Decompressor)
所有的编码方式都是对视频进行压缩的,因为不压缩的视频体积实在太过庞大(720x576、25fps的不压缩视频,每秒29.6M)。视频压缩的原理就是去除人眼所无法识别的冗余颜色信息,以及每几帧之间相似颜色块采用特殊算法等方法来减少信息量,从而减小视频的体积。
(软件中显示有“None/全帧/全屏/非压缩”,都表示不压缩,这种视频的质量是最好的,但硬盘……)
大家比较了解的例如MPEG1、MPEG2、MPEG4等。其中VCD就是MPEG1标准的标准,DVD是MPEG2的标准、MPEG4就是众所周知的Divx、Xvid等编解码器的标准。
(MPEG即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活动图象专家组,专门制定视频及其伴音的编码标准)
一般来说,在计算机上安装了某种Codec以后,就可以用各种视频处理软件以该编码方式进行视频压缩;而且以该编码方式压缩的视频也都可以正常播放观看了。例如装了Xvid的编码解码器以后,就可以播放Xvid编码的视频(下载区的老问题了)。但是也不排除某些软件对某些编码不支持的现象。
一般制作视频avi,常用的Codec有:Divx、Xvid、Indeo Video等,反正Codec是多多益善。(这里说的是Microsoft AVI的压缩编码,Quicktime、Microsoft DV等格式还有其他的编码)


三、场(Field)
这一项其实跳过不看也可以,但如果不懂场的话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建议你还是耐心看看为好。
在电视发明之初,由于全画面传输的数据量太大,带宽负荷不起,所以发明了隔行扫描,于是你看到的电视机就会出现通常所说的“扫描线”,其原理就是每两行显示一行画面,每一帧画面由“上场”和“下场”组成(简单地来说,上场就是奇数行,下场就是偶数行),于是信息量缩小了一半,电视才被普及。由于有了隔行(TV)和逐行(显示器)扫描的区别,所以视频剪辑软件里都会有一项Field Option,里面有“No Field/Upper Field/Lower Field”,即“无场/上场/下场”。一般用DV带输入到电脑里去的视频都会有类似锯齿状的东西,在画面中物体运动激烈时尤为明显,这就是场线。所以那些视频处理软件还附带了一个选项为“消场”(Deinterlace),因为电脑显示器是逐行扫描,场信息完全是多余的,所以消场尤其显得必要。(Interlace是把原本不带场信息的视频分上下场)
如果你发现视频里有类似横条的东西在画面里出现,多半就是场的问题,只要在软件里Deinterlace一下就OK了。


四、音频(Audio)
浅浅地提一提,一般剪辑的时候最好在软件里设置音频的采样率(Rate)和音频素材的采样率一致,强行把采样率提高反而会出杂音,比如441000Hz的音频放到设置为48000Hz的工程里去,就会出杂音。
剪视频动画的配乐,最好是wav文件。如果是mp3的话建议先转成wav,否则生成的时候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出爆音。我对音频的知识一般,有说错的地方别见怪:P


五、软件使用
枯燥的基础部分终于过去了,下面就是软件使用了。如果前面你有认真听讲的话,那些看起来眼花缭乱的数据设置里面,有不少你就可以看得明白了。
当下最流行的软件毫无疑问就是Adobe Premiere了。如果你还在用绘声绘影甚至Movie Maker,建议你还是转用Premiere,因为那些不专业的软件实在是麻烦多多。比如绘声绘影,据说是无法精确到帧的,这首先就对卡节奏产生很大的麻烦。
Premiere的好处是既有十分专业的设定,又能以纯软件形式在个人电脑上使用,并且带有软件实时预览功能,使你使用的特效可以立即看到效果。(以前可是要花巨多时间生成的,偶被折磨过好多年的T_T)但同时也存在不少Bug,而且更麻烦的是,新版本未必就比老版本强,这一点你用多了就有体会了。不必去听官方所说的号称如何如何专业,自己上手使用就一切都明白了。

当下Premiere6.5和Pro应该都有人用,两者各有各的优缺点,我都列一列:
Pr 6.5 :
优点 - 实时预览功能比6.0有了长足进步,界面传统,老用户可以快速上手。捣入素材的时候不会占用额外硬盘空间,实时预览完全不吃硬盘空间(当然特效多了会梢慢)。
缺点 - 视频滤镜提高不多,部分滤镜调色以后色块较大,画面细部粗糙。
Pr Pro(7.0):
优点 - 滤镜效果比6.5细腻了许多。可以手动设置快捷键。实时预览功能变为只要点空格就可以实时预览(6.5是要到设置里去打一个勾,然后平时按Enter预览,其实没多大差别)
缺点 - 只能在XP上安装;界面变化太大且臃肿,新老用户一下都比较难上手;快捷键设置的详细程度令人眼花;对mpeg4的预览支持比6.5还差;捣入视频/音频素材时会自己生成一堆音频文件,占用不少硬盘空间,而且实时预览的同时会对加了特效的部分自动生成预览文件,又吃一堆硬盘;一开始的时候强行打开/新建一个文件。

反正我觉得Pro的缺点太多,我还是习惯用6.5。
具体的操作方面,Premiere还是十分简单的,网上随处都有Pr的教程,我就不多废话了。
不过有一点得提一句,Xvid编码的视频是无法用来当素材进行剪辑的,你可以试试把Xvid的视频捣入Pr,你会发现预览的时候全是黑屏。还有一个Indeo Video 5系列的编码,Pr也是不认的,但另一款剪辑软件Vegas 4却是能认Indeo Video 5的(Xvid也不认),那款软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试一下,视频滤镜比Pr是好很多的,但由于其本厂Sonic Foundry是做音频软件出身,所以Vegas 4的操作性显得极不人性化。

其他软件例如Pinnacle Edition、Avid Xpress DV、Discreet Edit之类的,那都是需要视频卡支持才能比较好的运行的,那些视频卡低端的也要好几千一块,不是专门做后期的话也就不必去碰了。

六、输出(Export)
有不少人到这时候或许会犹豫不决,因为谁都想留一个清晰度较好的版本自己留着。如果你硬盘吃得消的话,留一个全帧非压缩的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这时候一般有三种选择:
1、Video Format用Microsoft DV,Compressor用Microsoft DV(PAL/NTSC)。制式随情况而定,不过得说明,PAL和NTSC都是强制分辨率的,如果你的作品是640x480的,那生成以后会自动拉大拉长。
2、Video Format用Microsoft AVI,Compressor用Indeo Video 5.10。Indeo的压缩质量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大了点(5分钟大约600M左右)。但由于前面所说的Pr不认Indeo Video 5的编码,所以你以后可能就无法在成品的基础上再加工了(素材不删的话当然可以加工),所以可要想清楚哦~
3、Microsoft AVI,Divx/Xvid MPEG4 Codec。相比之下,我更喜欢Xvid或Divx Low/Fast-Motion,而Divx 5.xx不太常用,因为感觉后者画质不如Low/Fast-Motion。而Xvid的压缩质量调节范围大,而且画质也很不错,现在我基本上每个作品都存一份Xvid的。Divx/Xvid编码的视频在默认设置下基本可以保证5分钟不超过100M,很省地方。
如果你想上传到服务器来供下载,那还是推荐Divx/Xvid的。不推荐压成wmv甚至rm,因为后两者的质量偶觉得实在不怎么样,而且wmv必须用Media Player 7/9来打开,偶对高版本的Media Player那臃肿肥大的界面深恶痛疾,所以咯:P

七、字幕(Title)
我看过的网上个人作品里,字幕做得象样的实在没几个。要知道字幕可是让你的视频显得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哦~
首先字号不能太大,因为预览的时候是用的小窗口,于是就会觉得字幕太小,等真正全屏观看了,才知道自己设的字号太大了。
至于字体,一个片子只有一种字体(双语除外)会令人心情愉快。如果使用许多太过花哨的字体,会让观众有一种“作者没货”的感受。在视频上出现的字幕,尽量不要用太细的字体,因为活动影象不同于静态图片,细的字体在压缩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省略掉,于是就变得缺边缺角了。颜色多数情况下就用白色或略微偏灰吧。
至于排列整齐、工整之类,也就不必多说了。一开始可以模仿一些电影的字幕形式。
最后想说一点:个人建议不要打“制作 XXX”,建议打“剪辑 XXX”,或“Editor XXX”、“Edited by XXX”,这样会显得很专业!而且如果能用AE做个动态Logo那就更好玩了!

附:游戏动画的获取
一、用CG提取工具直接提取,编码设置参考上面的内容。
二、屏幕录制。个人推荐金山游侠的游戏录象机,效果挺不错的。录制的时候尽量把桌面的分辨率调小,因为即使同样是录制320X240的尺寸,在800X600分辨率下和在1280X960分辨率下录时,卡机的情况差别十分明显。
三、在电视上玩的时候拿录象带录下来,然后找作坊转成VCD。
四、用电视卡录制。一块电视卡也就几百块钱,建议能买好的就买好的,偶的是丽台Winfast专业版,580买的。录制之前要设置录制的压缩编码,我试下来比较好、不容易丢帧的编码是Microsoft Video 1(2)和DV Video。我一般采用后者,并且是设置的640x480的分辨率来录,但录完以后画面自动会被设成720x480(N制),这是编码器的固定分辨率,如果我用720x480的分辨率来录,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丢帧现象,所以没办法咯~电视卡好就好在什么都能录,还能看电视,省下一个电视机的地方,咔咔~~爽~~

-



"They say it's the last song

They don't know us, you see

It's only the last song

If we let it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