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黑黑(三)
2004-07-06 05:38 | 水月カヲル
来sky也快3年了..今天无意看到关于忘都的文章..突然间就想PO一些东西..所以..嗯.. 那个.. 注册了个大米 `-`
一种天黑黑(三)
5
那一个时期我特别喜欢一些社会评论的东西,我忽然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角色。后来我想,大概新闻的正义性一面来自于知识分子的道德缺失,一方面来自于记者们逾越行业的个性化评论,其实这对于讲求真实性原真性的新闻来讲并不是好事。然而那个时候的我对于学院的厌恶和对小资产阶级的仇恨已经上升到顶点。和雨婷一起爬上那个树枝的时候,我踌躇满志的望着前方,说,雨婷,我有个梦想。
雨婷歪着头看着我说,不不,你有什么梦想啊?
我说,我要做个记者。
雨婷说,恩,好,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那时候我们相视一笑,觉得明天就和眼前的晚霞一样美好绚烂。
雨婷没有和我一样升上重点高中,而是读了职高,那时候妈妈说起雨婷总是会感叹说可惜了一类的话,又或者瞪着爸爸说要是雨婷的爸爸没有趣日本又如何如何。那时候爸爸总是会叹气,因为我想爸爸是真的很内疚。然而如果去的不是雨婷的爸爸的话,我们的家庭会是怎样的呢?
许久以后雨婷说,如果去的是你的爸爸,那么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顿了顿,雨婷接着说,可是爸爸就算不去,我们也不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未来,因为爸爸心里有那么多的梦想,学院装不下他。
我很奇怪雨婷很小的时候就不把一次偶然视为偶然,我念大学的时候才听到一个白胡子老头讲出偶然和必然的辨正关系,可是雨婷在很小的时候已经能够认识到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千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雨婷从来不要我做什么,又或者雨婷知道,无论她让我做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们的明天。
6
高中的日子像是春暖花开。我就读的市重点是个百年老校,有许多古老的规矩,也有许多古老的传统。比如从不阻碍学生恋爱就是其中一个。据说那时候办学的开山祖师和师娘就是同门师兄妹,所以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谈恋爱有利于学习。虽然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实在有些荒谬,而且经历十年浩劫的洗礼居然保留下来,也成为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然而事实上学校里面谈恋爱的人却并没有其他兄弟学校多,大概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本来对异性没有什么需求,当挡在男女同学之间的禁令消失,那最后的刺激和神秘感也随之消失,加上学业紧张,校园反而显得清新自然。
我的高中过得很愉快,我的同学们来自各个阶层,他们身上也带了各个阶层的普遍特征。我这么说不是我回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只是我对于学院的恶劣回忆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就算今天我坐在研究室里面写着许多古怪的程序,但是谁要是说我是个知识分子我还是会跟谁急,虽然这时候的我已经知道我的那种偏执认识是不对的,可是那时候我真的觉得知识分子就等于假道学,道貌岸然加上毫无同情心。
而我高中的伙伴们是一群古道热肠的家伙,虽然他们的素质普遍不高,我们经常会聚集在学校最高楼的阳台上冲着各种漂亮女生吹口哨,也会为了一些受老师欺负的同学集体找老师理论。那是一个义气横行的年代,我想像不出那些居庙堂之高的家伙怎么体会这样的江湖之远。虽然很多人因为上不料庙堂而发几句牢骚,然而对于江湖鼠辈仍然嗤之以鼻。
雨婷曾经笑着对我说,你这些想法很危险,要是在过去,你就是个狂热的造反派。
我说,我不是,我有同情心。我只是讨厌他们。
高中的我总是喜欢留在学校的,那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姓范的古怪老师,他的屋子里面总是堆满了书籍,从古到今,无所不有。我们总喜欢在午饭后或者放学后聚在他的小单身宿舍里面听他谈古说今。我在学院多年,横竖也算个书箱门第,却没见过这个小范老师这样读书如痴如醉而不借知识换取功名的人。想来也算是个例外。小范老师主讲历史,听说因为上课太过发散得罪了不少权贵,然而我们却总是喜欢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的风发意气。小范老师是个理想主义者,这一点有点像孟子,不过他又是个无为主义者,这又似乎像是庄子。他自己曾经引用朱光潜的话告诉我们,用入世的态度做事,用出世的态度做人。
我不知道那段时间我们受了他多大的影响,只知道我们都纷纷从他的家里借阅各种书籍,那时候我甚至在学校的宿舍里面找了个铺位,只为了能够没日没夜的读那些书。
小范老师知道我对新闻行业的向往之后亲切的对我说了一串我听不懂的话,后来我在大学图书管里面找到了同样的话:普利策说,如果人类社会是一艘航行的传,那么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可以即时发现激流和险滩。
总之不管懂不懂,小范老师的博闻强记和燕赵古风让我们沉迷了好一段日子。那时候我甚至忘记了在职高念书的雨婷,如痴如醉的读着那些文字,以为那里面盛满的是我的未来。
直到小范老师被学校的人逼走,我才没有继续在学校住了。
小范老师的走很有诗意,当他得知学校要逼他走的时候,他跑到校长办公室,把一些手续往校长桌上一甩,说,我不干了。然后在目瞪口呆的校长面前扬长而去。走之前他把我们叫到他的小屋,送我们每人一本书,我的是一本历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影集,扉页上有他的赠言:如果真的有天堂,那么梦想就是我们的翅膀。
我现在都还能想象得到我那种青春被打动的激情,捧着那本书看了又看,几乎就想马上投身新闻战线,最后死在伊拉克或者索马里纷飞的战火中。
不能不承认的是,那种年少的冲动无知而弱智。
却又无比可爱。
7
高中的时候见到雨婷的时间就更少了,除了我偶尔在家里看到雨婷留给我的留言或者一些篇幅稍长的信件,很少看见她。我那时候早出晚归的学习,加上不愿意看到学院里那帮死孩子的嘴脸——因为那次伤人事件之后,我已经被宣布为学院最不受欢迎的人——所以就算我每天睡觉的时候知道雨婷就在我楼下的房间里面,我们也说不了两句话。
有时候星期天我会跑到学院的银杏树下面,那时候我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看着那个白色的羽毛毽子,我很努力的想把它从那个高高的枝干上摘下来,可是一来自己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名目张胆的爬树一定会被学院的人耻笑,二来那个毽子实在太高,我一直尝试着,却始终离它有不止一点的距离。
有时候我坐在那最低的树枝上想,我为什么要把它取下来呢?现在的雨婷,或许早就不是那个阴郁孤独的小姑娘了。而雨婷妈妈的话,却成了我自己桎梏。
我现在认为,我之所以那么热爱我的高中生活,是因为它把我的梦想具体化和目标化了,是我不至于像一艘没有帆的船,在现实的海洋里迷失方向,看不到理想的彼岸。我如此快乐的向往着,并把那当作我的一切。
把虚无当作一切而看不到已有的,是青春的通病。
不知道雨婷的爸爸算不算是其中一例。
在不经意的时候,我才发现雨婷已经离开我的生活很远了。很多时候我们的联系要靠留言来完成。在我家的写字台上一直有个笔记本,妈妈说那是雨婷留给我的,如果我想跟她说话又找不到她的话,就给她留言。妈妈说完这话的时候忧心忡忡的看着我,我以为她肯定还有什么要说,可是她最终没有再说什么。
我想那时候我已经知道学院的孩子关于雨婷的传言并非胡说,但是一来我很希望雨婷能够走出那种封闭的精神状态,二来我对雨婷的情感并不是简单得自己看得清楚,加上我自己一直觉得自己在雨婷妈妈的嘱咐面前显得那么软弱,所以我反而觉得如果雨婷肯恋爱那一定不会是坏事,至少真的有个人可以照顾她。
妈妈或许也知道这些事情,然而大概因为那一年之后对雨婷妈妈的内疚,毕竟她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所以一直没有阻止我和雨婷的交往。
深夜的时候,我会把笔记本摊开,写下那些书里得来得感想和对未来生活得冀望。我从来不在本子里面写那些伤心失望的事情,既然雨婷是那么的不快乐,我就只能把快乐与她分享,只是不知道她是否理解我的快乐,比且以之为快乐。
雨婷的留言总是很简单:
不不,你又读了那么多书。
不不,你做事要认真哦。
不不,很想看到你能完成你的梦想。
不不,不要总是像个孩子。
不不,不要熬夜。
许久以来我都试着揣摩那些文字后面的意义,关怀,情谊,信任,依恋或者是爱。
可惜的是,我总是在深夜的灯光下睡眼朦胧的摇头。雨婷的生活离我太遥远了。我有自己的梦想,虽然我这样的梦想复杂的来自雨婷的生活,可是那时候我却并不清楚。我始终不清楚那隽永的字迹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情感,就如同我始终不明白我对雨婷的关注和关怀来自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高三那一年开校的时候,有次回家看到雨婷的留言说,不不,明天是我18岁的生日,我的礼物你准备好了吗?你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吗?
我合上笔记本,想了一夜那个礼物的意义。那天夜里,窗外开始下雨,学院的银杏树在风雨的敲打中瑟瑟作响,我忽然觉得那种感觉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我想起雨婷的妈妈,想起那些年我一直想要承担的责任,到底是源于憎恶学院的无良还是对雨婷的爱。
那天早上,我穿了一件风衣,撑着一把黑色的大伞站在院子的角落里望着风雨中的银杏树。关于那天早上的心情其实已经很简单,并不是雨婷后来说的“要不要去取那个毽子”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取那个毽子”的问题。然而老天爷并不给我那么多的思考时间,他老人家忽然作起一阵狂风,那风大得我睁不开眼睛,学院里飞砂走石,从来都矗立不动的巨大银杏树也随着摆动。最后那个在树上挂了六年之久的羽毛毽子竟然在我的眼前悠然落下,那样子似乎它从来没有在树上停留过。
而当我准备从角落里走出去取回那老天爷送给我的礼物时,一群手拿竹竿和梯子的男孩子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们欢呼着抢到那个毽子跟前,其中一个特别高大的男孩子拾起那个毽子,脸上充满了惊喜的笑,他也不要雨伞,淋着雨走到我家楼下,举起手中的毽子,喊着雨婷的名字。
紫青宝剑最终被这样拔了出来,那羽毛毽子是上天给的礼物,可惜签收栏不是成愚。
雨婷也是一样。
那天雨婷从楼里跑出来,和那个男孩子在雨中拥抱接吻,旁边的孩子都欢呼起来,学院的人都在窗口用一种冷漠鄙夷的眼光注视着。
我很为雨婷找到一个可以保护她的人而开心,因为那个男孩子高大而沉稳,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他抱着雨婷的样子,让我觉得是那么安全。
雨婷终于可以不用等我长大。我也可以安心的作我的孩子。带着我的梦,快乐的飞。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结局。然而那天我的眼泪就像天上的大雨一样,怎么也止不住。
-
Love is look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一种天黑黑(三)
5
那一个时期我特别喜欢一些社会评论的东西,我忽然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角色。后来我想,大概新闻的正义性一面来自于知识分子的道德缺失,一方面来自于记者们逾越行业的个性化评论,其实这对于讲求真实性原真性的新闻来讲并不是好事。然而那个时候的我对于学院的厌恶和对小资产阶级的仇恨已经上升到顶点。和雨婷一起爬上那个树枝的时候,我踌躇满志的望着前方,说,雨婷,我有个梦想。
雨婷歪着头看着我说,不不,你有什么梦想啊?
我说,我要做个记者。
雨婷说,恩,好,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那时候我们相视一笑,觉得明天就和眼前的晚霞一样美好绚烂。
雨婷没有和我一样升上重点高中,而是读了职高,那时候妈妈说起雨婷总是会感叹说可惜了一类的话,又或者瞪着爸爸说要是雨婷的爸爸没有趣日本又如何如何。那时候爸爸总是会叹气,因为我想爸爸是真的很内疚。然而如果去的不是雨婷的爸爸的话,我们的家庭会是怎样的呢?
许久以后雨婷说,如果去的是你的爸爸,那么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顿了顿,雨婷接着说,可是爸爸就算不去,我们也不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未来,因为爸爸心里有那么多的梦想,学院装不下他。
我很奇怪雨婷很小的时候就不把一次偶然视为偶然,我念大学的时候才听到一个白胡子老头讲出偶然和必然的辨正关系,可是雨婷在很小的时候已经能够认识到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千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雨婷从来不要我做什么,又或者雨婷知道,无论她让我做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们的明天。
6
高中的日子像是春暖花开。我就读的市重点是个百年老校,有许多古老的规矩,也有许多古老的传统。比如从不阻碍学生恋爱就是其中一个。据说那时候办学的开山祖师和师娘就是同门师兄妹,所以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谈恋爱有利于学习。虽然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实在有些荒谬,而且经历十年浩劫的洗礼居然保留下来,也成为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然而事实上学校里面谈恋爱的人却并没有其他兄弟学校多,大概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本来对异性没有什么需求,当挡在男女同学之间的禁令消失,那最后的刺激和神秘感也随之消失,加上学业紧张,校园反而显得清新自然。
我的高中过得很愉快,我的同学们来自各个阶层,他们身上也带了各个阶层的普遍特征。我这么说不是我回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只是我对于学院的恶劣回忆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就算今天我坐在研究室里面写着许多古怪的程序,但是谁要是说我是个知识分子我还是会跟谁急,虽然这时候的我已经知道我的那种偏执认识是不对的,可是那时候我真的觉得知识分子就等于假道学,道貌岸然加上毫无同情心。
而我高中的伙伴们是一群古道热肠的家伙,虽然他们的素质普遍不高,我们经常会聚集在学校最高楼的阳台上冲着各种漂亮女生吹口哨,也会为了一些受老师欺负的同学集体找老师理论。那是一个义气横行的年代,我想像不出那些居庙堂之高的家伙怎么体会这样的江湖之远。虽然很多人因为上不料庙堂而发几句牢骚,然而对于江湖鼠辈仍然嗤之以鼻。
雨婷曾经笑着对我说,你这些想法很危险,要是在过去,你就是个狂热的造反派。
我说,我不是,我有同情心。我只是讨厌他们。
高中的我总是喜欢留在学校的,那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姓范的古怪老师,他的屋子里面总是堆满了书籍,从古到今,无所不有。我们总喜欢在午饭后或者放学后聚在他的小单身宿舍里面听他谈古说今。我在学院多年,横竖也算个书箱门第,却没见过这个小范老师这样读书如痴如醉而不借知识换取功名的人。想来也算是个例外。小范老师主讲历史,听说因为上课太过发散得罪了不少权贵,然而我们却总是喜欢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的风发意气。小范老师是个理想主义者,这一点有点像孟子,不过他又是个无为主义者,这又似乎像是庄子。他自己曾经引用朱光潜的话告诉我们,用入世的态度做事,用出世的态度做人。
我不知道那段时间我们受了他多大的影响,只知道我们都纷纷从他的家里借阅各种书籍,那时候我甚至在学校的宿舍里面找了个铺位,只为了能够没日没夜的读那些书。
小范老师知道我对新闻行业的向往之后亲切的对我说了一串我听不懂的话,后来我在大学图书管里面找到了同样的话:普利策说,如果人类社会是一艘航行的传,那么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可以即时发现激流和险滩。
总之不管懂不懂,小范老师的博闻强记和燕赵古风让我们沉迷了好一段日子。那时候我甚至忘记了在职高念书的雨婷,如痴如醉的读着那些文字,以为那里面盛满的是我的未来。
直到小范老师被学校的人逼走,我才没有继续在学校住了。
小范老师的走很有诗意,当他得知学校要逼他走的时候,他跑到校长办公室,把一些手续往校长桌上一甩,说,我不干了。然后在目瞪口呆的校长面前扬长而去。走之前他把我们叫到他的小屋,送我们每人一本书,我的是一本历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影集,扉页上有他的赠言:如果真的有天堂,那么梦想就是我们的翅膀。
我现在都还能想象得到我那种青春被打动的激情,捧着那本书看了又看,几乎就想马上投身新闻战线,最后死在伊拉克或者索马里纷飞的战火中。
不能不承认的是,那种年少的冲动无知而弱智。
却又无比可爱。
7
高中的时候见到雨婷的时间就更少了,除了我偶尔在家里看到雨婷留给我的留言或者一些篇幅稍长的信件,很少看见她。我那时候早出晚归的学习,加上不愿意看到学院里那帮死孩子的嘴脸——因为那次伤人事件之后,我已经被宣布为学院最不受欢迎的人——所以就算我每天睡觉的时候知道雨婷就在我楼下的房间里面,我们也说不了两句话。
有时候星期天我会跑到学院的银杏树下面,那时候我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看着那个白色的羽毛毽子,我很努力的想把它从那个高高的枝干上摘下来,可是一来自己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名目张胆的爬树一定会被学院的人耻笑,二来那个毽子实在太高,我一直尝试着,却始终离它有不止一点的距离。
有时候我坐在那最低的树枝上想,我为什么要把它取下来呢?现在的雨婷,或许早就不是那个阴郁孤独的小姑娘了。而雨婷妈妈的话,却成了我自己桎梏。
我现在认为,我之所以那么热爱我的高中生活,是因为它把我的梦想具体化和目标化了,是我不至于像一艘没有帆的船,在现实的海洋里迷失方向,看不到理想的彼岸。我如此快乐的向往着,并把那当作我的一切。
把虚无当作一切而看不到已有的,是青春的通病。
不知道雨婷的爸爸算不算是其中一例。
在不经意的时候,我才发现雨婷已经离开我的生活很远了。很多时候我们的联系要靠留言来完成。在我家的写字台上一直有个笔记本,妈妈说那是雨婷留给我的,如果我想跟她说话又找不到她的话,就给她留言。妈妈说完这话的时候忧心忡忡的看着我,我以为她肯定还有什么要说,可是她最终没有再说什么。
我想那时候我已经知道学院的孩子关于雨婷的传言并非胡说,但是一来我很希望雨婷能够走出那种封闭的精神状态,二来我对雨婷的情感并不是简单得自己看得清楚,加上我自己一直觉得自己在雨婷妈妈的嘱咐面前显得那么软弱,所以我反而觉得如果雨婷肯恋爱那一定不会是坏事,至少真的有个人可以照顾她。
妈妈或许也知道这些事情,然而大概因为那一年之后对雨婷妈妈的内疚,毕竟她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所以一直没有阻止我和雨婷的交往。
深夜的时候,我会把笔记本摊开,写下那些书里得来得感想和对未来生活得冀望。我从来不在本子里面写那些伤心失望的事情,既然雨婷是那么的不快乐,我就只能把快乐与她分享,只是不知道她是否理解我的快乐,比且以之为快乐。
雨婷的留言总是很简单:
不不,你又读了那么多书。
不不,你做事要认真哦。
不不,很想看到你能完成你的梦想。
不不,不要总是像个孩子。
不不,不要熬夜。
许久以来我都试着揣摩那些文字后面的意义,关怀,情谊,信任,依恋或者是爱。
可惜的是,我总是在深夜的灯光下睡眼朦胧的摇头。雨婷的生活离我太遥远了。我有自己的梦想,虽然我这样的梦想复杂的来自雨婷的生活,可是那时候我却并不清楚。我始终不清楚那隽永的字迹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情感,就如同我始终不明白我对雨婷的关注和关怀来自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高三那一年开校的时候,有次回家看到雨婷的留言说,不不,明天是我18岁的生日,我的礼物你准备好了吗?你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吗?
我合上笔记本,想了一夜那个礼物的意义。那天夜里,窗外开始下雨,学院的银杏树在风雨的敲打中瑟瑟作响,我忽然觉得那种感觉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我想起雨婷的妈妈,想起那些年我一直想要承担的责任,到底是源于憎恶学院的无良还是对雨婷的爱。
那天早上,我穿了一件风衣,撑着一把黑色的大伞站在院子的角落里望着风雨中的银杏树。关于那天早上的心情其实已经很简单,并不是雨婷后来说的“要不要去取那个毽子”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取那个毽子”的问题。然而老天爷并不给我那么多的思考时间,他老人家忽然作起一阵狂风,那风大得我睁不开眼睛,学院里飞砂走石,从来都矗立不动的巨大银杏树也随着摆动。最后那个在树上挂了六年之久的羽毛毽子竟然在我的眼前悠然落下,那样子似乎它从来没有在树上停留过。
而当我准备从角落里走出去取回那老天爷送给我的礼物时,一群手拿竹竿和梯子的男孩子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们欢呼着抢到那个毽子跟前,其中一个特别高大的男孩子拾起那个毽子,脸上充满了惊喜的笑,他也不要雨伞,淋着雨走到我家楼下,举起手中的毽子,喊着雨婷的名字。
紫青宝剑最终被这样拔了出来,那羽毛毽子是上天给的礼物,可惜签收栏不是成愚。
雨婷也是一样。
那天雨婷从楼里跑出来,和那个男孩子在雨中拥抱接吻,旁边的孩子都欢呼起来,学院的人都在窗口用一种冷漠鄙夷的眼光注视着。
我很为雨婷找到一个可以保护她的人而开心,因为那个男孩子高大而沉稳,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他抱着雨婷的样子,让我觉得是那么安全。
雨婷终于可以不用等我长大。我也可以安心的作我的孩子。带着我的梦,快乐的飞。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结局。然而那天我的眼泪就像天上的大雨一样,怎么也止不住。
-
Love is look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