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悲壮的方式离开——致科特迪瓦

2006-06-17 13:40 | 在玩一遍

以悲壮的方式离开
——致科特迪瓦

天才与内扛

全攻全守与英雄气短

这是荷兰留给人的记忆

有一天,当天才显得平庸,当功利腐蚀到了荷兰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不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



死亡之组的比赛注定了惨烈的后果。而塞黑用一种非前南斯拉夫的方式成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肉,而荷兰用一种非荷兰的方式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是我们所没有预见到的。前者让人缅怀曾经的辉煌,后者则成就了科特迪瓦的悲壮。

历来的荷兰都在诠释着内扛与天才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常常说荷兰是输给了自己。然而这届的荷兰没有了内扛,也缺乏了天才的激情,显得比较的平庸。荷兰用10分钟的好球反衬了80分钟的碌碌无为,而科特迪瓦以1球的失利祭奠了90分钟悲壮的历程。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荷兰的控球率为47.1%对科特迪瓦的52.9%;射门是11对20;角球3对8;犯规27对16;传球成功率71.8%对77.7%。数据显示了荷兰在场面上的被动,而荷兰球员屡屡的犯规更是隐射出了中场抢夺的失利。
科特迪瓦继承了非洲球员特有的速度与灵活,不断的向荷兰的两肋发起进攻。开始的时候双方在中场对抗中不相上下,互有攻守。而从第22分钟起这个平衡注定将被打破。
第22分钟范佩西的突破获得了前场的任意球最后打入了一个漂亮的进球。当荷兰领先之后,不知道是不是范巴斯滕的战术指示还是球员的本能作用,荷兰变得保守起来。而科特迪瓦作出了破釜沉舟的选择,他们不断的向荷兰的腹地发起进攻。所以第27分钟被荷兰打了一个反击由范尼射入了一个进球。如果说上半场的荷兰还有一些些记忆中荷兰的影子的话,那么下半场的荷兰用自己的双手撕毁了最后的影象。
下半场为了保做胜果,荷兰几乎把中场收缩到了自己的半场,开始了链式防守,而科特迪瓦则摆出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搏命架势。所以出现了比赛的天平向科特迪瓦倾斜已是必然的了。

就这场比赛的过程而言,荷兰本场的攻防组织核心科库明显不在状态,就是因为他多次的失位才导致了科特迪瓦不断的在禁区前缘获得射门或者突破的机会。而左边的范布隆特霍斯特在非洲球员强劲的爆发力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荷兰从克鲁伊夫时代起就强调边路的进攻突破,但是强调边路并不意味着让边路变成唯一的选择。而这届世界杯的荷兰基本只能从边路做文章,中路的进攻泛乏可陈。由于进攻的单一,所以科特迪瓦在下半场后逐渐的适应了荷兰的进攻套路。至于罗本,不可否认他是一个优秀的球员。但如果因此而把他抬高到了年轻时的克鲁伊夫的高度显然是自欺欺人。欧洲球王克鲁伊夫可不是仅仅只会边路突破的球员,荷兰飞人带给我们太多经典的回忆。而本场的罗本在速度不逊色于自己的非洲球员面前显得碌碌无为,几次的加速突破都没有得逞。所以下半场荷兰队无法取得进球也是在理所当然之中了。

科特迪瓦是一支绝对不逊于2002世界杯的塞内加尔的球队,甚至不逊色于本届的荷兰队,他们本应该走得更远。我是荷兰的球迷而不是科特迪瓦的粉丝,但是这场比赛我被科特迪瓦折服了。荷兰是场内的赢者,科特迪瓦是场外的赢者。非洲大象以一种悲壮的方式提前结束了世界杯的历程,但他们那真正的攻势足球会给球迷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哪怕是荷兰球迷。

现在的荷兰,让我怎么说你呢?
当荷兰不再像曾经的荷兰,当全攻全守被功利足球所取代。即使在成绩上有所得,但是在球迷内心的天平里有所失也是必然的结果。
当荷兰变得功利,他已不能再承受“无冕之王”的赞誉。无冕之王只属于克鲁伊夫或者三剑客时代,无冕之王只属于全攻全守的艺术足球,而不是功利足球最后的宣德炉。

末了,仅以此文祭奠退出舞台的全攻全守足球。

-
灰白的世界里,一条笔直闪亮的狙击线,终结一切的黑暗与不公。
-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wu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