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高迪之城

2006-12-15 16:56 | pizzaian

凡是到过巴塞罗那的人,总会惊叹于其独特的城市风貌与建筑特色。而对这个城市建筑景观影响最深的人,非高迪莫属。他在这个城市留下的九座建筑物为巴塞罗那赋予了独特的追求艺术而又崇尚自然的人文气质。虽然这一百五十年来,他和他的作品经历了从被冷落,被怀疑,到推崇乃至神化的两个极端,但是高迪始终是唯一的,正如他的建筑,立在那里多少年,阅遍周遭的人来人往。

高迪(Antonoi Gaudi i Cornet),1852年6月25日生于雷乌斯(Reus),是一个铜匠家庭的老幺。当15岁那年和两个好友投入一修道院的修复工作后,高迪就确立了自己向建筑方面发展的志向。在他之后的一生中,建筑成为他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一共为世人留下十六
件作品以及一件未完成之作,正如他对今人之影响,余音绕粱而不绝。本文谨挑选其中代表其不同阶段风格的几件作品进行简要介绍,若有感兴趣的,欢迎私下垂询。-_,-



格尔之家
Pabellones Finca Guell 建造时间1884-1887年
这是具有高迪早期东方风格的作品。它原是属于格尔(Guell)家族的避暑房舍,后在1918年格尔去世后转送给皇室,之后再转交给巴塞罗那市政府。如今为巴塞罗那建筑大学的“高迪讲座馆”。这也是高迪为格尔设计的第一件作品。这里不得不谈谈格尔公爵,他是19世纪末加泰罗尼亚著名的艺术、文学赞助者。若是没有他的慧眼赏识与大量资助,高迪确实难以如此自如地施展他的才能,将自己完全投入进对建筑的追求之中。

作为高迪青年时代的作品,格尔之家具有强烈的伊斯兰艺术风格。其驯马房上的小尖塔,作通风与采光之用,饰以瓷砖,充满了异域风情。但是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较为华丽与略显繁复的作品,格尔之家只是运用一个主色调并配上装饰,这样的处理手法更趋于简练。如下图。其实在建筑中对小型采光塔的运用与精巧装饰,贯穿了高迪一生的设计,我们在下文还能见到。



同时我们能看到图中墙上独特的鱼鳞造型,这也许可以看作高迪后期自然风格的些许萌芽。在略显庄重的伊斯兰风格建筑中,高迪运用自己的一些处理手法,对东方风格进行了活泼的改造。



这是驯马房后方外墙的特写。用小色块点缀后,原本普通的土墙立刻生动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高迪对色块图案的细微处理,使得它们不同于传统的伊斯兰风格,而融入了高迪自己的变化。其实这也正是高迪一贯的设计风格,在把握整体建筑风格的同时,绝不也不可能放过对细节的处理。



最后补上一张格尔之家的正门。看到门上象龙翼一样的铁艺造型了么?没错,那确实代表一只龙。这是取材自西班牙的一个神话故事,龙在故事内代表了忠于职守,而把龙的造型融入大门的造型之中,也表示了能守护这个家族的期许,其实功能就类似于中国的石狮。门右侧柱上雕刻的特写,一个花体的G字,是高迪的签名。





格尔馆
Palacio Guell 建造时间1886-1889年
这应该是高迪东方风格鼎盛时期的作品。看似灰色不起眼的外墙里,掩藏着设计师鬼斧神工的建造手法。这也是我学生时代第一次接触高迪时所见到的作品。震撼?那是当然了...毋宁说是一拜到底更确切XD

这栋建筑物位于窄巷之中,观者很难一览全貌,但是正是这有如管中窥豹般的细细寻觅和体味,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建筑之美。这是从侧面看格尔馆,虽然还带有伊斯兰风格的痕迹,但是你们是不是已经发现了一些不同了呢?-_,-



这是格尔馆的正门。高迪再次展现了他对铁艺超凡的控制和表现能力。由铸铁造成的门,上面布满类似鞭子的弯曲线做装饰,而门框由高迪最喜爱的两个大抛物拱围合而成。在建造时人们对此可谓是感到新奇不已,就算到了如今,可以说仍然充满了前卫的色彩。门的正中是加泰罗尼亚的徽章,这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高迪与格尔作为加泰兰人那浓烈的家乡之情。(插句题外话,直到如今,加泰兰人的这股热情仍然未曾减退,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独立潜流一直在涌动着。球迷们也应该知道为什么国家德比一直如此热烈,因为皇马代表的是巴斯克地区,而巴塞罗那正是加泰罗尼亚人的骄傲)



这是格尔馆画室内的天花板。抬头仰望,似见繁星点点,这正是高迪想让屋主体会的感觉。自然光从板上孔洞射入,犹如漫天星辰闪闪发光,白天黑夜恍惚间便融为一体。



让我们步上格尔馆的天台。感到惊奇了么?或者你似曾相识?细心的你或许已经在刚才的侧面图上见到了他们--这些神奇的采光塔和通风口。高迪确实是偏好采光塔这种形式的,在格尔之家的伊斯兰风格后,此处的设计已经带上了些许自然主义的变化手段。而这些通风口,也象是缩小了的采光塔一般,散布在屋面的四周和屋顶之上,值得注意的是,绝没有两个通风口的造型是相同的。(当然,只要高迪愿意,他能够摆上更多,只要空间够XD)看起来庄重而又神秘莫测造型多变,原本平凡无奇的屋面平台被他们点缀得犹如雕塑的花园一般,而它们也象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瑰丽植物,在这花园里自由生长。





卡尔维特之家
Casa calvet 建造时间1898-1899
现在开始为大家介绍高迪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卡尔维特之家是高迪为真菌学家卡尔维特设计的住宅。虽然与同时期的高迪作品相比,它显得更庄严朴素一些,但是若与周围的建筑比较,它仍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

先看看它的外立面吧,是不是觉得朴素这词实在难以修饰它呢,换华丽更合适些?铁艺的运用已经成为高迪的标志之一了,繁复的栏杆造型,比同时期的规则建筑生动多了。而石头线脚的变化,在高迪看来更是易如反掌,几处关键的处理,使得建筑透出了简朴的巴洛克建筑风味。



作为一个真菌学家,卡尔维特希望能表明自己的爱好。于是高迪在二层也就是卡尔维特的卧房窗户上点缀上了他的最爱--香菇。看看下面这张图,对比一下同旁边阳台的不同处理手法,找到了那可爱真菌的化身了吗?对具体事物进行艺术化的抽象并加以运用,也是高迪建筑的一个特色。



看看这个,猜得出是什么吗?不知道?这是高迪设计的家用起重杆,方便搬家之用。且不说它的华丽造型,单是同时期难得一见的此种设计,就可见高迪的独具匠心。(有人若见过香港的汇丰银行大厦,应该知道它的屋顶处同样设置了四部起重杆,方便拆卸,当然,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演变,更具有现代感)



这是卡尔维特之家入口区一角,右边是电梯。同样是复杂多变的铸铁造型门,而旁边的釉质石料同样充满了装饰韵味。





格尔公园
Parque Guell 建造时间1900-1914
现在进入本文的重点,高迪的自然主义作品。个人认为此时高迪已经达到了设计的成熟期,这时他的作品已经完全跳出了之前受各种风格束缚或对他们进行模仿的巢臼,开创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建筑风格。

格尔公园原本是格尔设想中的一座花园新城,里面有60户人家,以及花园、市场、学校及各类公共设施。(感觉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住宅小区)可惜这座理想化的花园因为当时种种原因(最关键的是商业中心的转移及格尔的去世)而没能完成,只建成了一些基本设施。但高迪在开始规划时,已经体现出了他的自然主义思想,例如利用山形建设,采挖当地石材作为建材等。

先来张入口全貌。左侧为办公室,右侧为守卫房。怎么样,这蓝白相间的石砌建筑与周围林立的住宅相比,是不是给你一种进入童话世界的感觉?



看看这守卫室顶端9米高的造型塔,它可以说体现了整座公园的建筑风格:弯曲造型、马赛克拼贴图案、以及大胆的色彩运用。在它顶端的立体十字也可以算是高迪的注册商标之一了,在下文中也会出现。换个角度看看这童话般的造型,粗加处理的石材的运用在这可说是恰到好处,而马赛克拼贴形成的纹理更是相得益彰,为它增添了一丝俏皮与活泼。



这是公园入口大门前方的马赛克拼贴蜥蜴,有泉水从它口中流出。绚丽的马赛克和小石块搭配,造型粗犷质朴,让你感到它的天真与可爱。可惜远离学校,已经找不到它的全图,它是匍匐在台阶中间的,就象是公园迎宾使者,一点也不象它的同类那样面目可憎。



这是公园内特别令人喜爱的长椅--人称世界上最长的椅子,我们叫他龙形椅。看看椅背上的瓷贴面,还真的象龙的背脊一样蜿蜒变化。在椅的前后面满是马赛克拼贴成的装饰画,有些是高迪自己创作的,有些是工人们的即兴作品,远望去就象是中国传统的屏风一般,曲折向前。其实这椅子也颇有中国传统建筑里“美人靠”的味道,看来美好的事物总是有相通的一面。据说高迪在设计这长椅时,曾找来一裸男坐在上面体验是否舒适,其专业与细心真令人敬佩。



这是长椅下的动物状排水口,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追回的圆明园兽首,那似乎也是西洋工匠设计的吧?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高迪的启发呢?-_,-



这是公园高架走廊的一角。它是依山势而建造的走廊,使用的材料也是利用当地挖下来的土石建造,因而与周遭的自然景色风格统一,显得自然和谐。而我更从图中感受到了一种粗犷狂野的味道,这在高迪早期的其他作品里是不多见的,那些扭曲的线条总显出一种阴郁的美,也许是材料和地点都不同的缘故吧。



这段高架廊被称为“电影廊”,因为许多广告或电影都爱在这取景拍摄。图中如海浪般走势(抛物线拱--高迪的最爱)的线条,排列成一层层美丽的风景。



这是公园里数量不少的奖章状拼贴,“Park”和“Guell”其中“Park”是为了满足格尔想要一座英国式城市花园的期待才写的装饰门牌。通过不同的配色组合,这些拼贴文字倒也显得丰富多彩,成为公园里靓丽的艺术元素之一。





米拉之家
Casa Mila 建造时间1906-1910
这是高迪完全摆脱传统建筑手法而对建筑立面进行的一次大改造。这在当时被一些所谓“前卫知识分子”批判为太“大胆”而加以反对的建筑,如今已经被视为表现加泰兰人现代主义的最高代表。正弦波浪式结构的运用,赋予了建筑外立面一种动感和立体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传统的90度转角设计,这确实是一种不同于以往水平垂直的非凡的结构形式。

有人说这些开窗的灵感是得自于蜂巢,因为满是孔洞,也有人说这象海浪侵蚀后的岩石,其实整栋建筑就象是高迪的一件抽象雕刻作品,作者的意志通过它而释放,而张扬。



这是从空中俯瞰米拉之家,可以看见三个外形蜿蜒的内庭院和...你注意到了?那些奇怪的东西?-_,-



这是米拉之家后阳台。石材的纹路真让人感到就象天然腐蚀一般,又象远古穴居人的洞穴。当然,还有那永远千变万化的铸铁栏杆。注意到了么,阳台的栏板也是石材。米拉之家的材料选用以实用为主,并不是太注重造型的华丽,这也有别于高迪的早期作品。但是那独特的曲线以及将以往风格取而代之的对自然界的模仿与还原,更显得高迪风格的成熟与富于变化。



这些是啥?嘴巴?嗯...是米拉之家屋顶处的小窗。相信这是高迪有意而为之的,正如上面所说的,高迪此时的建筑风格已经转向对自然的还原与模仿。当然,更令人佩服的是高迪的想象力与大胆的判断,敢于使用这些前人未曾尝试过的元素的建筑师,实在是少之又少。



屋顶平台同样是展现高迪那令人咋舌的想象力的舞台。记得前面格尔馆屋顶上象外星植物一样的通风口么?现在,高迪又用新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是无限开阔的...

中间白色的象海螺壳一样的东西是楼梯间,错杂的白色马赛克拼贴令外表面充满了美妙的纹理。旁边的几个顶部是罗马士兵头盔造型状的东西,能猜到是什么吧?通风口?差不离了,是烟囱口丫!除去“头盔”的顶部,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个“面具”的纹路都有明显的差别,而且无一重复,除了对这丰富想象力的感慨外,简直让人觉得其中有种炫技的意味了!



再来几张特写,抽象的线条却勾勒出传神的外形。



这是另外一种烟囱的造型。虽然有人觉得这个本体仍然是罗马士兵,但是我觉得更象游戏世界里的蜥蜴人士兵啊XD 马赛克和碎石的搭配,不正是格尔公园门口那五彩斑斓的小蜥蜴么?



让我们回头来看看米拉之家内部的楼梯。看似不经加工的石柱,其实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与装饰,然而野趣不减,与周围的铸铁栏杆,鲜活的植物还有天花板上精美的壁画共同构成了一种自然之美。



从另外一个角度,能看见天花板上的壁画。

可惜的是,从某方面来说,米拉之家也算是件未完成的作品。“高迪曾经为建筑的外表设计了一系列宗教雕像,如:圣母、圣马克、圣拉斐尔及一些天使的雕像,但因为米拉不希望他家变成宗教教堂而拒绝,因此高迪渐渐失去盖这房子的意愿,最后也就变成现在这副模样了。(据说高迪还为此打了官司)”说这话的人是西班牙皇家高迪馆的馆长,这口气算是一种变相的骄傲吗,加泰兰人应该都为这样的天才而自豪吧。





圣家堂
Templo de la Sagrada Familia 建造时间1883-1826(高迪逝世)
这是高迪的未完成之作,是巴塞罗那的骄傲,是加泰兰人身份的象征,是人类建筑史的奇迹,从开始建造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23年,整座教堂也不过完成了东西两座塔堂而已。东侧堂有四座尖踏,称为“诞生门”或“生门”、“东门”,主要讲述耶稣诞生、童年及受教育时期的故事。西侧门也有四座尖塔,称为“受难门”或“死门”、“西门”,主要讲述耶稣的生平及受难的故事。其他门塔尖塔和主要大门入口区则称“荣耀门”。

高迪的设想是,整座教堂要盖18座塔:一座高约170米的耶稣塔,一座跟它高度相似的圣母玛利亚塔,这两座踏周围有四座高约125米的福音塔--描写耶稣一生中的四位福音,四位福音塔外围有12座耶稣门徒塔。最外围西侧受难门,东侧诞生门,南侧荣耀门,其高度约100米。总之,高迪希望通过这样一座整体成尖塔型结构的大教堂,让任何人在任何角度,都能感受到教堂的雄伟与壮观。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诞生门(La Fachada del Nacimiento),四座钟塔的石材取材与巴塞罗那市的一座小山丘。从图中能见到塔顶的造型,这其实是高迪常用的立体十字的变形。这些“塔帽”是诞生门唯一用钢筋水泥加彩绘玻璃制成的,由此可见高迪对石材运用的熟练与偏好。我们也能见到塔地步的三座拱门,上面的雕刻向人们讲述耶稣的诞生至青少年的故事。



这是塔楼顶部的特写。我们能看清楚塔帽的立体十字造型,这是基督教象征元素在圣家堂建筑大量运用的一个侧面。图中我们也能见到后面正在修建的十二门徒塔的一部分。



夕阳下仰望诞生门。关于超人(指超越正常人比例)尺度在建筑中尤其是宗教建筑中的运用--使人感到一种虚无与压抑,以及心灵的平静与收敛,高迪并不是第一个,但是将其发挥到极致的,我觉得非高迪莫属。想象下当你站在钟塔下,抬头仰望,阳光仿佛从塔顶洒落你身,一种被神眷顾之感便油然而生。



接下来来两张诞生门的雕刻图吧。因为本身对基督教不是很了解,不敢妄加评论,大概介绍下。第一张图是诞生门的雕刻。图中左侧是耶稣父亲教耶稣做木工,右侧是军人屠婴的故事。



第二张图是诞生门上“基督诞生”的雕刻情节特写。其实门上的雕刻都象图上所示的那样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不过在宏伟的建筑外观下你一时无法发现罢了,高迪的建筑,总不缺乏细部的处理的。圣家堂,从某一角度来说,是一件巨大而纯粹的宗教艺术雕刻。



再让我们来看看受难门(Puerta de la Pasion),先看看模型吧。宏伟与精致,就这样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但是模型就已经如此,让这塔楼群真正耸立,也许就不只是震撼可以形容了吧。



从这图我们能看到圣家堂各堂上的尖塔造型,象征主教戴的帽子(宗教元素的运用),但是又结合了植物的一些特征,有点象松果,不是么?高迪说过,“树就是我的老师...”而塔楼的造型,也确实跟柏树挺拔向上的造型有几分相似。



这是圣家堂中央的祭坛部分。四周环绕的高耸尖塔,让置身其中的人不由就感到了肃穆与庄严的气氛。建筑师如何通过建筑感染人,带动人的情绪,甚至表达自己的情感,我相信在圣家堂中高迪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这是与诞生门风格迥异的受难门雕刻。主要描述的是“真主显灵的故事”。因为篇幅原因就不冗述了,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自己去搜搜,关键字“Veroniga,手绢,耶稣显灵”。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无脸女子后方的两罗马军士右侧的那位侧面人物,他就是高迪。为什么高迪会在这与主同在呢?原来这是雕塑师苏维拉奇斯在此向高迪致敬,也借此对高迪作为一个教徒的虔诚表示赞许。



圣家堂的建造还在继续,据说是由继承高迪设计理念的人主持工程。对此有人赞许有人非议。我说不准自己的态度,世上只有一个高迪,怎么能再找出个人完全复制出他的思想和内涵,来延续这样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工程?一百多年来,人们所做的许多很可能只是纯粹的模仿而已。但是能坚持下来的人,应该也都是真心尊敬与崇拜高迪的吧,所做的一切,更多的象是要完成一个高迪未竟的心愿。那么还是期待圣家堂的完成吧,当这瑰丽的艺术之殿完成之时,期望我仍未死,能够一见。



1926年6月7日下午,高迪外出时不幸被电缆车撞倒,路上没人知道这个衣杉褴褛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高迪,大家都无动于衷,最后还是警察把他送进医院。两天后,高迪与世长辞。

(全文完)


banner制作:喵27
特别感谢:呀呀

-
less i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