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A)双轨法黑白图片简单实例教程(极度简陋,达人免进)
2007-02-26 04:33 | 碇哀
声明1:这篇教程里的参数什么的大部分都来自互联网,大家转来转去到后来也不知原作者是谁了|||||还有我去别的论坛问问题别人告诉我的,特别感谢马克爷爷TvT
声明2:其实做后期效果应该在多轨模式下一个一个选择FX,但是偶的机器太破了,只好在单轨模式下单独加好效果再合到一起,要不然卡得不像话|||||||
声明3:本次的实例是鄙人的新歌《桜坂》
用双轨法后期的版本见这里http://music.163888.net/6283306
==========================上课铃声分隔线=================================
现在我们见到的4个轨从上至下分别是:1个原唱轨,一个伴奏轨,两个一模一样的消完噪的干声(我是降噪完了以后才觉得这个歌挺适合做教程的,因此……orz)
现在我们进入第一轨干声的单轨模式,对其压限。这里用的效果器是ULTRAFUNKFX COMPRESSOR R3
用默认的VOCALS SOFT就可以了
还有另外一套推荐的参数:
公的:
threshold(作用阀值) -23 、 ratio(比率)2.0、 knee(强度) 30、 attack(起始缓冲)0.1 、 release(结束缓冲)70
母的:
threshold -26、ratio 2.0、knee 20、attack 3.0、release 300
接下来要EQ,这里用的是WAVES C4,默认的POP VOCAL。如果觉得加少了可以再提升一点高频。
第一轨完成了,现在进入第二轨干声的单轨模式
根据歌曲的需要和自己的声音自由EQ,这里列出一些频段增减的效果
50hz--这是我们常用的最低频段,这个频段就是你在的厅外听到的强劲的地鼓声的最重要的频段,也是能够让人为之起舞的频点。通过对它适当的提升,你将得到令人振奋的地鼓声音。但是,一定要将人声里面所有的50hz左右的声音都切掉,因为那一定是喷麦的声音。
70~100hz--这是我们获得浑厚有力的BASS的必要频点,同时,也是需要将人声切除的频点。记住,BASS和地鼓不要提升相同的频点,否则地鼓会被掩没掉的。
200~400hz--这个频段有如下几个主要用途,首先是军鼓的木质感声音频段;其次,这是消除人声脏的感觉的频段;第三,对于吉它,提升这个频段将会使声音变的温暖;第四、对于镲和PERCUSSION,衰减这个频段可以增加他们的清脆感。其中,在250hz这个频点,对地鼓作适当的增益,可以使地鼓听起来不那么沉重,很多清流行音乐中这样使用。
400~800hz--调整这个频段,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BASS,并且可以使通鼓变得更加温暖。另外,通过增益或衰减这个频段内的某些频点,可以调整吉它音色的薄厚程度。
800~1khz--这个频段可以用来调整人声的“结实”程度,或者用于增强地鼓的敲击感,比较适用与舞曲的地鼓。
1k~3khz--这个频段是一个“坚硬”的频段。其中,1.5k~2.5k的提升可以增加吉它或BASS的“锋利”的感觉;在2~3k略作衰减,将会使人声变得更加平滑、流畅,否则,有些人的声音听起来唱歌象打架,你可以利用这样的处理来平息演唱者的怒气!反过来,在这个频段进行提升也会增加人声或者钢琴的锋利程度。呵呵。总的来说,这个频段通常被成为噪声频段,太多的话,会使整个音乐乱成一团,但在某种乐器上适当的使用,会使这种乐器脱颖而出。
3k~6khz--声音在3k的时候,还是坚硬的。至于6k,提升这个频点可以提升人声的清晰度,或者让吉它的声音更华丽。
6k~10khz--这个频段可以增加声音的“甜美”感觉。并且增加声音的空气感,呼吸感。并可增加吉它的清脆声音(但要注意,一定不要过量使用)。PERCUSSION、军鼓和大镲都可以在这个频段里得到声音的美化。并且,弦乐和某些的合成器综合音色,可以在这个频段得到声音的“刀刃”的感觉。
10k~16khz--提升这个频段会使人声更加华丽,并且能够提升大镲和PERCUSSION的最尖的那个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首先确认这个频段内是有声音存在的,否则的话,你所增加的肯定是噪声。
因为我觉得这轨听起来还可以,因此没加EQ。一般来说如果麦克风拾取频率范围很小,要先切掉麦克风能力范围之外的频率,比如:150Hz以下的低频和10KHz以上的高频。然后用BBE激励(虽然我一直不用这个,但还是提一下吧,毕竟很多人都在用)界面如下:
从左开始第一个旋钮是中低频,第二个是高频,第三个是输出音量。千万别用预设,出来的效果自己听吧。自己调参数,调好了的话效果是比EQ更耐听的。(我就是因为调不好才不用的TvT)
接下来我们回到多轨模式下,在人声波形中选择一个有特色的地方放大,进行初步对齐。
接着选择一个K音(可)、S音(是)、C音(唱)或H音(何)的地方,进行放大,一直到看到小点,拉到对齐。用黄色的那条线做参照吧。(特别提一下,当使用插件的时候一定要对整个音轨使用,不要自己选个选区然后加效果,这样效果器所产生的偏移差前面和后面就不一样了。如此一来就算在音轨的一处对齐了,两个干声合在一起听的时候还是会在某些地方出现延迟)
接着再回到第二轨的单轨模式,加混响,可以参照原声。用的插件是TC NATIVE REVERB,参数大家在图上都可以看到。
一般来说混响遵循以下规律:
公的混响时间应短些;母的混响时间可长些。
容积较大、吸声不足的房间,效果器的人工混响时间要短。
专业歌手混响时间应短些,否则会破坏原有音色的特征;业余歌手可用较长的混响时间,以掩盖声音的不足之处。
环境噪声大的场合混响时间可适当加长。
效果声音量较大时,混响时间可调得短一些。
慢歌混响时间长,快歌混响时间短
混响完以后回到多轨模式下调节音量。人声第一轨的音量不要太大,因为加过混响的那轨才是主人声轨,因此在确定主人声轨音量的情况下,慢慢从很小声(-10)开始提升第一轨的音量,直到听起来比较清晰为止。就我自己来说,会希望只放人声的时候不会过载,那就把伴奏轨静音,然后边听人声边看着有没有变红。对于某几个特别响的音可以用音量包络调轻。
好了,觉得没什么问题以后就可以混缩到文件了。可能大家以为这就完了,其实还有最后的一步。
我们打开Waves的插件,选这个L1UltramaxXXXX+(具体名字自己看图吧|||||L1只有16bit,其实据说L3比较好,但是偶用不来,大家有的话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打开插件以后在Final Master的预设下,适当减小INPUT(如图)
这样出来以后,可以发现整个音频都被限制不会过载了。以前我一直使用CEP自带的“强硬限制”,其实目的是差不多的。换个插件只是为了自我安慰罢了|||||||
最后的最后,编辑一下歌曲信息保存吧。
==========================课间休息分隔线=================================
为了对比,我再简单说一下单轨的步骤(其实我很想直接加个混响交差啊|||||但是既然是教程……)
单轨后期版见这里:http://music.163888.net/6283440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效果(众:我们都觉得单轨的效果比较好,又方便……)
啊,其实不瞒你们说我也觉得单轨的那版比较好啊(PIA)
1、ULTRAFUNKFX COMPRESSOR R3压限,用上面提到的参数
2、用内置图形均衡器切除100Hz以下,10KHz以上的频率
3、Waves C4做均衡,在Vocal预设下参数如图
用文字来表述就是:
在500-800Hz小量衰减,在MID频段提升,200-300Hz范围频率提升
4、TC NATIVE REVERB加混响,参数与刚刚相同
5、回到多轨模式下,调节音量
6、混缩到文件,用L1门限,参数与刚刚相同
==========================下课铃声分隔线=================================
说来这么一对比,确实是感觉单轨版清晰一点,但是大家发觉没有呢,单轨版让人很明显地发觉这是“后期过”的作品,缺乏自然感。真正优秀的后期,是让人听不出痕迹的(其实如果真的唱得很好的话是不用压限EQ)所有的后期都是为弥补我们技巧和技术上的失误而服务的,因此,练习唱歌和买个好Mic是关键(PIA)
另外,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比不上耳机来得细致,如果后期的时候总是听扬声器,那么有时候效果做过度了也不会察觉的。
好了,罗嗦了一大堆,还真希望对大家来说是有用的东西||||||
我写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这些参数都是好物啊~~)
声明2:其实做后期效果应该在多轨模式下一个一个选择FX,但是偶的机器太破了,只好在单轨模式下单独加好效果再合到一起,要不然卡得不像话|||||||
声明3:本次的实例是鄙人的新歌《桜坂》
用双轨法后期的版本见这里http://music.163888.net/6283306
==========================上课铃声分隔线=================================
现在我们见到的4个轨从上至下分别是:1个原唱轨,一个伴奏轨,两个一模一样的消完噪的干声(我是降噪完了以后才觉得这个歌挺适合做教程的,因此……orz)
现在我们进入第一轨干声的单轨模式,对其压限。这里用的效果器是ULTRAFUNKFX COMPRESSOR R3
用默认的VOCALS SOFT就可以了
还有另外一套推荐的参数:
公的:
threshold(作用阀值) -23 、 ratio(比率)2.0、 knee(强度) 30、 attack(起始缓冲)0.1 、 release(结束缓冲)70
母的:
threshold -26、ratio 2.0、knee 20、attack 3.0、release 300
接下来要EQ,这里用的是WAVES C4,默认的POP VOCAL。如果觉得加少了可以再提升一点高频。
第一轨完成了,现在进入第二轨干声的单轨模式
根据歌曲的需要和自己的声音自由EQ,这里列出一些频段增减的效果
50hz--这是我们常用的最低频段,这个频段就是你在的厅外听到的强劲的地鼓声的最重要的频段,也是能够让人为之起舞的频点。通过对它适当的提升,你将得到令人振奋的地鼓声音。但是,一定要将人声里面所有的50hz左右的声音都切掉,因为那一定是喷麦的声音。
70~100hz--这是我们获得浑厚有力的BASS的必要频点,同时,也是需要将人声切除的频点。记住,BASS和地鼓不要提升相同的频点,否则地鼓会被掩没掉的。
200~400hz--这个频段有如下几个主要用途,首先是军鼓的木质感声音频段;其次,这是消除人声脏的感觉的频段;第三,对于吉它,提升这个频段将会使声音变的温暖;第四、对于镲和PERCUSSION,衰减这个频段可以增加他们的清脆感。其中,在250hz这个频点,对地鼓作适当的增益,可以使地鼓听起来不那么沉重,很多清流行音乐中这样使用。
400~800hz--调整这个频段,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BASS,并且可以使通鼓变得更加温暖。另外,通过增益或衰减这个频段内的某些频点,可以调整吉它音色的薄厚程度。
800~1khz--这个频段可以用来调整人声的“结实”程度,或者用于增强地鼓的敲击感,比较适用与舞曲的地鼓。
1k~3khz--这个频段是一个“坚硬”的频段。其中,1.5k~2.5k的提升可以增加吉它或BASS的“锋利”的感觉;在2~3k略作衰减,将会使人声变得更加平滑、流畅,否则,有些人的声音听起来唱歌象打架,你可以利用这样的处理来平息演唱者的怒气!反过来,在这个频段进行提升也会增加人声或者钢琴的锋利程度。呵呵。总的来说,这个频段通常被成为噪声频段,太多的话,会使整个音乐乱成一团,但在某种乐器上适当的使用,会使这种乐器脱颖而出。
3k~6khz--声音在3k的时候,还是坚硬的。至于6k,提升这个频点可以提升人声的清晰度,或者让吉它的声音更华丽。
6k~10khz--这个频段可以增加声音的“甜美”感觉。并且增加声音的空气感,呼吸感。并可增加吉它的清脆声音(但要注意,一定不要过量使用)。PERCUSSION、军鼓和大镲都可以在这个频段里得到声音的美化。并且,弦乐和某些的合成器综合音色,可以在这个频段得到声音的“刀刃”的感觉。
10k~16khz--提升这个频段会使人声更加华丽,并且能够提升大镲和PERCUSSION的最尖的那个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首先确认这个频段内是有声音存在的,否则的话,你所增加的肯定是噪声。
因为我觉得这轨听起来还可以,因此没加EQ。一般来说如果麦克风拾取频率范围很小,要先切掉麦克风能力范围之外的频率,比如:150Hz以下的低频和10KHz以上的高频。然后用BBE激励(虽然我一直不用这个,但还是提一下吧,毕竟很多人都在用)界面如下:
从左开始第一个旋钮是中低频,第二个是高频,第三个是输出音量。千万别用预设,出来的效果自己听吧。自己调参数,调好了的话效果是比EQ更耐听的。(我就是因为调不好才不用的TvT)
接下来我们回到多轨模式下,在人声波形中选择一个有特色的地方放大,进行初步对齐。
接着选择一个K音(可)、S音(是)、C音(唱)或H音(何)的地方,进行放大,一直到看到小点,拉到对齐。用黄色的那条线做参照吧。(特别提一下,当使用插件的时候一定要对整个音轨使用,不要自己选个选区然后加效果,这样效果器所产生的偏移差前面和后面就不一样了。如此一来就算在音轨的一处对齐了,两个干声合在一起听的时候还是会在某些地方出现延迟)
接着再回到第二轨的单轨模式,加混响,可以参照原声。用的插件是TC NATIVE REVERB,参数大家在图上都可以看到。
一般来说混响遵循以下规律:
公的混响时间应短些;母的混响时间可长些。
容积较大、吸声不足的房间,效果器的人工混响时间要短。
专业歌手混响时间应短些,否则会破坏原有音色的特征;业余歌手可用较长的混响时间,以掩盖声音的不足之处。
环境噪声大的场合混响时间可适当加长。
效果声音量较大时,混响时间可调得短一些。
慢歌混响时间长,快歌混响时间短
混响完以后回到多轨模式下调节音量。人声第一轨的音量不要太大,因为加过混响的那轨才是主人声轨,因此在确定主人声轨音量的情况下,慢慢从很小声(-10)开始提升第一轨的音量,直到听起来比较清晰为止。就我自己来说,会希望只放人声的时候不会过载,那就把伴奏轨静音,然后边听人声边看着有没有变红。对于某几个特别响的音可以用音量包络调轻。
好了,觉得没什么问题以后就可以混缩到文件了。可能大家以为这就完了,其实还有最后的一步。
我们打开Waves的插件,选这个L1UltramaxXXXX+(具体名字自己看图吧|||||L1只有16bit,其实据说L3比较好,但是偶用不来,大家有的话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打开插件以后在Final Master的预设下,适当减小INPUT(如图)
这样出来以后,可以发现整个音频都被限制不会过载了。以前我一直使用CEP自带的“强硬限制”,其实目的是差不多的。换个插件只是为了自我安慰罢了|||||||
最后的最后,编辑一下歌曲信息保存吧。
==========================课间休息分隔线=================================
为了对比,我再简单说一下单轨的步骤(其实我很想直接加个混响交差啊|||||但是既然是教程……)
单轨后期版见这里:http://music.163888.net/6283440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效果(众:我们都觉得单轨的效果比较好,又方便……)
啊,其实不瞒你们说我也觉得单轨的那版比较好啊(PIA)
1、ULTRAFUNKFX COMPRESSOR R3压限,用上面提到的参数
2、用内置图形均衡器切除100Hz以下,10KHz以上的频率
3、Waves C4做均衡,在Vocal预设下参数如图
用文字来表述就是:
在500-800Hz小量衰减,在MID频段提升,200-300Hz范围频率提升
4、TC NATIVE REVERB加混响,参数与刚刚相同
5、回到多轨模式下,调节音量
6、混缩到文件,用L1门限,参数与刚刚相同
==========================下课铃声分隔线=================================
说来这么一对比,确实是感觉单轨版清晰一点,但是大家发觉没有呢,单轨版让人很明显地发觉这是“后期过”的作品,缺乏自然感。真正优秀的后期,是让人听不出痕迹的(其实如果真的唱得很好的话是不用压限EQ)所有的后期都是为弥补我们技巧和技术上的失误而服务的,因此,练习唱歌和买个好Mic是关键(PIA)
另外,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比不上耳机来得细致,如果后期的时候总是听扬声器,那么有时候效果做过度了也不会察觉的。
好了,罗嗦了一大堆,还真希望对大家来说是有用的东西||||||
我写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这些参数都是好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