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吕克·贝松收山之作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2007-03-02 20:40 | 乖乖小蓝蓝
前不久在这里贴了这部作品的推荐 善始善终 下面把观看这部影片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新学期赚点香水或口水
从没写过影评,灌上影评的帽子,其实也就是观后感
首先谈谈吕克·贝松
真正喜欢吕克贝松的电影是从他的《第五元素》开始的,那部电影集中了好莱坞式的商业气息与些许的浪漫,加上自己独特的幽默,确实是法国商业片的一颗明珠。看过那部电影,也喜欢上了米拉·乔沃维奇,她在后来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吕克贝松被称为欧洲的斯皮尔伯格,电影风格诡异,有独特的思想。他的电影有悖于传统的法国浪漫爱情片,是一种商业化的模式电影。这种风格电的影在法国十分罕见,他的出现代表着法国电影历史性的突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目标就是“叫板好莱坞”。
在他早期的电影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在这部电影中,吕克贝松完美的将商业元素与浪漫主义情怀融合在一起,使人能在火爆激烈的枪战中体味到甜而不腻的男人的温柔面,可谓是吕克贝松的创作巅峰。
之后的吕克贝松经营起欧罗巴制片公司,于是将自己的拍摄计划推迟了。他曾说过自己一生只拍十部电影,而这最后一部电影就让他的影迷整整等了七年。
这部电影就是《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期待这部电影是从一月初开始的。听说吕克贝松的收山之作终于要登场,而且还是一部半CG电影时,我就一直在等待全国公映的那天。CG电影在法国更是难以寻觅,法国的CG电影水平无法与日本和美国抗衡,由此可见吕克贝松着实野心勃勃,这也是我如此期待的原因,倒要看看这位玩弄商业电影的法国人究竟能拍出什么惊人之作。
通过查询得知这部电影改编自他的原创小说,而且听说他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改编自自己学生时代写的小说,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书店购买了四本《亚瑟》系列小说,同时也安抚一下焦急的心情。
书很好买,书店的“少儿图书”专区多的是,几乎没人动过(汗)。买这书时着实感到别扭,穿着高中校服强行拉着另一个穿同样校服的同性到“少儿图书”专区买书真的很扎眼(再汗)
牺牲了只60多Gil搞到了吕克贝松的亲作,高兴了一会,然后又陷入了漫长的沉思过程中。
读完《亚瑟和迷你墨王国》《亚瑟和禁忌城》《亚瑟和黑暗王子》《亚瑟和两个世界的战争》已是一个月后。从书的内容来看,可以感到,这部电影的形势不妙。
首先,小说读起来像剧本,可以设想如果吕克贝松按照小说原封不动的拍下去,很可能受到写小说时快速的思维影响,导致电影混沌不堪,剧情压缩密度过大。事实的确如此。
从小说文字来看,吕克贝松显然不会用文字驾驭自己的幽默感,如此的比喻句多如牛毛,都是一个模式:“这个生意人不坏好意的笑了,就像是圣诞节受到邀请的火鸡似的”
等到全国公映那天,等到全国公映的后一星期,后半个月,都没有在本地影院得到放映的消息。在电影院观看无望,于是用e-ass(就是e-mule,我们这里都这么讹称电驴,此处可以汗一下)down下来一个电影版先睹为快。这个版本是引进版中文配音,没有听到麦当娜有些遗憾。
在看过电影之后,彻底的失望了。整部电影有不到75%的CG部分,因此没有进入奥斯卡的动画片提名。在这仅有的75%的CG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叙述叙述叙述。整个电影像是讲故事的机器,没有思想与主题可言。从大场面的战斗场景到冒险进程的不断发展,吕克贝松的镜头就像是胡乱幻想的小孩的大脑,情节很赶,致使看完之后根本不知道讲些什么。这其中加入了相当生硬的“爱情”元素,这个元素的添加使得这部电影像是个怪胎。你说十岁的小孩懂什么爱情,还有那么标准的欧美深吻……如果要想用唯美的手法描绘小孩对爱情的懵懂,亲吻面颊足以(可能西方人认为这样不够味)。如果是标准的深吻,那么就有点商业过头了。
吕克贝松到中国来答记者问时说,这部电影虽然有很多的爱情元素在里面,但是自己并不想表现“性”这个敏感话题。事实上,小说,包括电影里面的潜台词甚至是有些情节都透露着吕克贝松潜意识里愿意在这部影片中描写“性”。
举一个例子,三个小伙伴在陷入困境时,亚瑟使用了塞琳娜公主bra(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上的一根带子,导致她不得不用手按住防止掉下去。这使她颇感到羞恼。当晚,她便采取了心理学的报复行动——“在制作丽春花花屋的时候,当着亚瑟的面,用剑狠狠的斩断了雄蕊,然后摇下花药作为床垫……这不得不说是绝对的性暗示,尽管他意在表达塞琳娜刚认识亚瑟时的矛盾心情。
特意在读过书之后看电影,于是发现了书与电影的区别,尽管绝大部分都是照搬书。书中写,在三人进入该死的M的禁忌城之前,亚瑟因为担心塞琳娜不喜欢自己,“意外”玩耍了一个爱情的小游戏——以自己的“死亡”骗取塞琳娜的真心话。这个情节在电影中是没有的。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为了压缩电影的长度,二是担心这段情节被认为是自己教唆小孩子“学坏”的证据。
上面是一些关于“爱情”元素的细节,由此可以发现这部电影中爱情元素加在十岁小孩身上是一万个不自然。
再从整个电影来看,吕克贝松失去了原有的幽默感,失去了《碧海蓝天》的奔放,失去了《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剖析。如果这部影片面向的观众不是小孩子,那么它纯粹是一堆魔幻的废品。
因此,这部电影是对吕克贝松影迷的打击。俗套的剧情,悬念的缺失确实是导致这部作品失败的原因。当然,如果我不对它抱有这么大的期望,该片或许仍是一部画面独特的商业作品,但绝对称不上大师的作品。这部电影适合几乎没有观影经验的小孩子,或者是没接触过魔幻电影的观众,如果是想以这部影片大快朵颐,那么就请死心。
有一点,这部半CG的作品可以给CG电影爱好者一次体验异国情调的机会。看惯了日本和美国CG动画的观众不妨尝试一下法国的CG风格,画风上别有一番风味。另外,电影版里的中文配音还算不错,尤其是给亚瑟配音的配音演员,有一丝雄性的性感嗓音,这与传统的女性配正太音来说是个进步,多少显得真实一些。
最后,在深深的失望之情中,唯一一点可以安慰心灵的就是,影片中主人公在马克思的酒吧的配乐格斗场面让我想起《第五元素》中莉露在失乐天堂歌剧院和着Diva另类的歌声大战外星人的场景。此时感动一小下。
从没写过影评,灌上影评的帽子,其实也就是观后感
首先谈谈吕克·贝松
真正喜欢吕克贝松的电影是从他的《第五元素》开始的,那部电影集中了好莱坞式的商业气息与些许的浪漫,加上自己独特的幽默,确实是法国商业片的一颗明珠。看过那部电影,也喜欢上了米拉·乔沃维奇,她在后来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吕克贝松被称为欧洲的斯皮尔伯格,电影风格诡异,有独特的思想。他的电影有悖于传统的法国浪漫爱情片,是一种商业化的模式电影。这种风格电的影在法国十分罕见,他的出现代表着法国电影历史性的突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目标就是“叫板好莱坞”。
在他早期的电影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在这部电影中,吕克贝松完美的将商业元素与浪漫主义情怀融合在一起,使人能在火爆激烈的枪战中体味到甜而不腻的男人的温柔面,可谓是吕克贝松的创作巅峰。
之后的吕克贝松经营起欧罗巴制片公司,于是将自己的拍摄计划推迟了。他曾说过自己一生只拍十部电影,而这最后一部电影就让他的影迷整整等了七年。
这部电影就是《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期待这部电影是从一月初开始的。听说吕克贝松的收山之作终于要登场,而且还是一部半CG电影时,我就一直在等待全国公映的那天。CG电影在法国更是难以寻觅,法国的CG电影水平无法与日本和美国抗衡,由此可见吕克贝松着实野心勃勃,这也是我如此期待的原因,倒要看看这位玩弄商业电影的法国人究竟能拍出什么惊人之作。
通过查询得知这部电影改编自他的原创小说,而且听说他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改编自自己学生时代写的小说,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书店购买了四本《亚瑟》系列小说,同时也安抚一下焦急的心情。
书很好买,书店的“少儿图书”专区多的是,几乎没人动过(汗)。买这书时着实感到别扭,穿着高中校服强行拉着另一个穿同样校服的同性到“少儿图书”专区买书真的很扎眼(再汗)
牺牲了只60多Gil搞到了吕克贝松的亲作,高兴了一会,然后又陷入了漫长的沉思过程中。
读完《亚瑟和迷你墨王国》《亚瑟和禁忌城》《亚瑟和黑暗王子》《亚瑟和两个世界的战争》已是一个月后。从书的内容来看,可以感到,这部电影的形势不妙。
首先,小说读起来像剧本,可以设想如果吕克贝松按照小说原封不动的拍下去,很可能受到写小说时快速的思维影响,导致电影混沌不堪,剧情压缩密度过大。事实的确如此。
从小说文字来看,吕克贝松显然不会用文字驾驭自己的幽默感,如此的比喻句多如牛毛,都是一个模式:“这个生意人不坏好意的笑了,就像是圣诞节受到邀请的火鸡似的”
等到全国公映那天,等到全国公映的后一星期,后半个月,都没有在本地影院得到放映的消息。在电影院观看无望,于是用e-ass(就是e-mule,我们这里都这么讹称电驴,此处可以汗一下)down下来一个电影版先睹为快。这个版本是引进版中文配音,没有听到麦当娜有些遗憾。
在看过电影之后,彻底的失望了。整部电影有不到75%的CG部分,因此没有进入奥斯卡的动画片提名。在这仅有的75%的CG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叙述叙述叙述。整个电影像是讲故事的机器,没有思想与主题可言。从大场面的战斗场景到冒险进程的不断发展,吕克贝松的镜头就像是胡乱幻想的小孩的大脑,情节很赶,致使看完之后根本不知道讲些什么。这其中加入了相当生硬的“爱情”元素,这个元素的添加使得这部电影像是个怪胎。你说十岁的小孩懂什么爱情,还有那么标准的欧美深吻……如果要想用唯美的手法描绘小孩对爱情的懵懂,亲吻面颊足以(可能西方人认为这样不够味)。如果是标准的深吻,那么就有点商业过头了。
吕克贝松到中国来答记者问时说,这部电影虽然有很多的爱情元素在里面,但是自己并不想表现“性”这个敏感话题。事实上,小说,包括电影里面的潜台词甚至是有些情节都透露着吕克贝松潜意识里愿意在这部影片中描写“性”。
举一个例子,三个小伙伴在陷入困境时,亚瑟使用了塞琳娜公主bra(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上的一根带子,导致她不得不用手按住防止掉下去。这使她颇感到羞恼。当晚,她便采取了心理学的报复行动——“在制作丽春花花屋的时候,当着亚瑟的面,用剑狠狠的斩断了雄蕊,然后摇下花药作为床垫……这不得不说是绝对的性暗示,尽管他意在表达塞琳娜刚认识亚瑟时的矛盾心情。
特意在读过书之后看电影,于是发现了书与电影的区别,尽管绝大部分都是照搬书。书中写,在三人进入该死的M的禁忌城之前,亚瑟因为担心塞琳娜不喜欢自己,“意外”玩耍了一个爱情的小游戏——以自己的“死亡”骗取塞琳娜的真心话。这个情节在电影中是没有的。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为了压缩电影的长度,二是担心这段情节被认为是自己教唆小孩子“学坏”的证据。
上面是一些关于“爱情”元素的细节,由此可以发现这部电影中爱情元素加在十岁小孩身上是一万个不自然。
再从整个电影来看,吕克贝松失去了原有的幽默感,失去了《碧海蓝天》的奔放,失去了《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剖析。如果这部影片面向的观众不是小孩子,那么它纯粹是一堆魔幻的废品。
因此,这部电影是对吕克贝松影迷的打击。俗套的剧情,悬念的缺失确实是导致这部作品失败的原因。当然,如果我不对它抱有这么大的期望,该片或许仍是一部画面独特的商业作品,但绝对称不上大师的作品。这部电影适合几乎没有观影经验的小孩子,或者是没接触过魔幻电影的观众,如果是想以这部影片大快朵颐,那么就请死心。
有一点,这部半CG的作品可以给CG电影爱好者一次体验异国情调的机会。看惯了日本和美国CG动画的观众不妨尝试一下法国的CG风格,画风上别有一番风味。另外,电影版里的中文配音还算不错,尤其是给亚瑟配音的配音演员,有一丝雄性的性感嗓音,这与传统的女性配正太音来说是个进步,多少显得真实一些。
最后,在深深的失望之情中,唯一一点可以安慰心灵的就是,影片中主人公在马克思的酒吧的配乐格斗场面让我想起《第五元素》中莉露在失乐天堂歌剧院和着Diva另类的歌声大战外星人的场景。此时感动一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