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压缩(基础应用之一)

2007-04-25 10:04 | 伊仑

这是我在某论坛的某个回帖写的回复,由于比较详细,现在单独拿出来给大伙儿看挖。

当然,这是非常基础的了,高手就别看了哈...当然最好能给我指正下挖。

动态处理器是一类针对振幅处理的效果器,动态处理器一般包含如下处理手段:压缩、扩展、限制、门


其中“压缩(Compressor)”,就是动态处理器中用来减少动态的一种处理手段。对于各类乐器、人声等进行压缩处理,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翻唱等,通常在人声处理上用得比较多。

那么,为何要减少动态的处理呢?



我用三个图来解释...

下面第一个图中,是压缩前的原始波形,你可以看到几处峰值电平(就是我蓝色圆圈的部分)。假如你觉得声音还不够“响”,就会设法对这段波形进行音量提升,但结果峰值电平部分就很容易超过0dB,造成过载(爆音)。





那么,有什么办法“提升响度”而同时又不过载呢?有人说用“标准化”,这的确是在不过载的前途整体提升音量,但是对于“峰值电平”和低电平差距很大的大动态素材,“标准化”就不能起作用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利用动态压缩的办法。


下图中,就是经过压缩器处理过的波形,你会发现峰值电平被压缩了很多,而低电平部分并没有被压缩多少,也就是缩小了最大音量和最小音量的差距。这样下来,你就有足够的空间进一步提升整体音量了。




下面这个图中,是经过压缩器压缩后,同时进行整体增益(或者标准化),你可以和第一张图进行比较,是不是觉得整体波形饱满了?整体听起来的感觉就是响度增加了,但并没有过载。




动态处理的压缩器的最典型应用就是上面我说的“减少动态范围”了。在一般的动态压缩器中,一般都有几个主要的调节参数。我随便拿一个URS 1980压缩器举例,这是一个VST效果器插件,如图:





这个压缩效果器包含6个旋钮、一个GR表、一组输出输入电平表.




六个旋钮功能分别是:

1.右下角的旋钮是“阈值(Threshold)设定”

2.右上角的旋钮是“压缩比值(Ratio)”

3.中间偏下面左边的小旋钮是“起始缓冲时间(Attack Time)”,也叫“触发时间”

4.中间偏下面右边的小旋钮是“释放缓冲时间(Release Time)”

5.左边下面的大旋钮是“增益补偿(Gain MakeUP)”

6.左边上面的大旋钮是“输入信号”调整,一般无需调整它。

中间偏上有两条电平表,其中IN是输入电平指示,OUT是输出电平指示;

中间偏上的表盘是GR表(Gain Reduction),它能如实地标示你压缩器有多少信号被压缩了。





压缩器是这样工作的:

首先你要设置一个阈值(Threshold),用作判断压缩器启动的依据,单位是dB(分贝),一般最大是0dB,最小到负值。比如,我上面的图,阈值取值为-12dB。


确定阈值后,压缩器会对阈值以上的信号(就是-12dB~0dB)进行压缩处理,对-12dB以下的信号(-12dB~负无穷大)不进行任何处理,压缩强度是由比值(Ratio)决定的,我前面图里的例子,就是对-12dB~0dB的信号进行8:1的压缩。这样峰值部分就被降低了。


起始缓冲时间,是决定压缩器在达到阈值后要经过多少时间进行压缩处理;而释放缓冲时间是压缩器进行压缩处理后要经过多少时间回复到正常状态。起始缓冲和释放缓冲的作用,是为了使压缩器在工作中有个缓冲过渡,这样就不会让人感到太突然。当然,有些压缩器还会有“硬拐点”和“软拐点”的参数,这些参数也是为了增加缓冲区而设定的,这里先不说太复杂了.....

压缩器增益补偿的作用,当你对信号进行压缩后,自然会使音量减少,这时你可以使用增益补偿(Gain MakeUP)对整体信号进行提升,注意提升的前提是不能再次过载。(或者你用别的办法提升音量,比如“标准化”也行。)


前面我举的例子和参数,是为了解释原理而随便设置的,千万别照搬哦。(人声处理一般不会到8:1的压缩的)





压缩器可以减少动态范围,这样可以给你有更大的提升响度的空间。但是它最直接的害处很明显:动态被改变了。
如果在古典乐上这样做,后果很严重挖。至于什么时候使用它,或者在什么类型的作品使用它,就要看你慢慢体会了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