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授受体系的深层发掘和理解(更新中)
2004-05-28 20:52 | redfish
几年前第一次接触“成敗”一词时对它的印象极深,因为那句话用的授受动词不是“やる”或者“あげる”,而是“くれる”。直到今年4月我还不能理解它为什么用的是“くれる”。这个困扰了我几年的问题在最近终于有了些眉目。虽然我的理解目前还只是猜想,但我有八成的把握我的猜想是正确的。此猜想暂时也无法验证,因为“成敗”一词是个比较古的词,它只是作为古语的一种残留而沿用到现在。所以即使问日本人也无从考证(除非遇到日语古文专业的日本人)。现在我把我由“成敗”一词而思考出的一系列对于日语授受体系的理解在此阐述一下。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日语授受体系,在此请允许我从现代日语授受体系的骨骼构造和最简单的授受关系讲起。换言之,即是从横向的“现代→古代”以及纵向的“浅显→深层”的顺序阐述。
构成日语授受体系骨骼的无非七大授受动词:やる、あげる、差し上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其中,三大基本支柱是“あげる”,“くれる”和“もらう”。它们各自表示着最简单的授受关系。而“やる”是“あげる”的蔑称体(俗称“鄙视体”),“差し上げる”是“あげる”的尊敬体,“くださる”是“くれる”的尊敬体,“いただく”是“もらう”的尊敬体。这七大动词构成了日语授受体系的基本骨架。值得注意的是只有“あげる”有蔑称体。而其它两者的尊敬体的使用频率又明显高于“あげる”的尊敬体。
授受体系的血与肉则是由句子的主要动词构成,而主要动词的使役态和被动态的变化则构成了授受体系的皮与毛。七大动词只是起补助作用。在此,先从七大动词的本动词开始阐述。
在这里,我想必须先说明一下七大动词的两种词性问题。日语中有一部分动词的作用很多,比如“ある”,“いる”,“いく”,“くる”,“おく”等,它们根据不同的作用体现了不同的词性。大体分两种。一种被称作“本动词”,也就是没有失去本身原来意思的词,比如“ここにおいてください。”中的“おく”便是本动词,它本来的意思便是“放置”,在这句话中它就表达它本来的意思,没有失去其原意;第二种被称作“补助动词”,也就是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思,只是靠着一些淡淡的被稀释的原意而起到一种补助作用,比如“ここにおいておいてください。”中的后面那个“おく”便是补助动词,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思,只起到使句子意思起变化的补助作用。
同理,授受动词也有本动词和补助动词之分。最简单的授受关系也就由只包含一个本动词的授受动词构成。比如:
“本をあげる”
“本をもらう”
“本をくれる”
以上三个句子只包含一个授受动词,而且该授受动词是本动词。这些句子表达了最直接最简单的恩惠授受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看比上面稍微复杂一点的授受关系,也就是授受动词作为补助动词出现的句子。比如:
“字を書いてあげる”
“本を買ってくれる”
“服を洗ってもらう”
这时候授受动词是以补助动词的身份出现的,表达的授受关系已经不是最直接的恩惠授受了。但恩惠的接受与授予只是单方面的,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个句子里,恩惠的授受方向是不同的,第一句是说话者对听者的恩惠体现,后两句话则是听者对说话者的恩惠体现。用箭头来表示的话,第一句是箭头指向对方(听者),后两句则是箭头指向自己(说话者)。
引入了箭头概念便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由动词使役态和被动态构成的授受关系以及一些多层授受关系。
我们知道,日语的很多句子都省略掉了动作主体以及人称代词,这造成了日语学习者对日语理解的困难。箭头的引进便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动作的主体和动作被施的对象。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句子:
“働かせてあげる”
“働かせてくれない”
“働かせてもらえない”
这三个句子都省略掉了动作主体和人称代词。大家先不妨自己想想,看看这三句话到底表达了怎样的授受关系,然后先把自己所得出的结论写在纸上,然后对照我下面所说的,看看自己是否理解了这三句话。
依照前面所讲的标箭头方法,第一句是箭头指向对方,根据日语句子的语序习惯(某些地方跟中文相反),可以推出结论是:使役态所针对的对象的判别是取决于授受动词的。所以第一句里的使役态也是针对于对方的。因此是“让对方(听者)干”的意思。而后两句里的授受动词虽然表达的意思不同,但它们的恩惠授予方向是一致的,都是箭头指向自己(说话者),所以后两句里的动词使役态是针对于自己(说话者)的,因此是“不让我干”和“无法让我干”的意思。
以上三个句子里加入了动词使役态,因此关系稍微复杂了些,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接着要说的是授受动词的尊敬体所代表的恩惠关系。这个其实更好理解一点,也就是在以上那些基础上把授受动词换成尊敬体,虽然表达的还是一层的恩惠关系,但说话者和听者已经不再是对等的关系了(也就是不再是朋友或是同辈之间的关系了),这时候恩惠的授受就稍微又起了点变化,因为加入了长幼等级地位等因素,使得恩惠的授受方向也终于开始有了第二维的扩展(即开始产生纵向延伸)。
下面来看一下两层的授受关系。
当句子里包含了两个授受动词的话,恩惠的授受将牵涉到三个人。来看一下下面几个句子:
“しかってやってください。”
“写真を撮ってあげてください。”
“持っていてやってもらっていいですか?”
这几个句子中每个句子都包含了两个授受动词,恩惠的授受变成了两层。
首先看第一句话,家长叫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可以说这句话,其中第一个授受动词箭头是指向别人的,这个别人是谁呢,当然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前面的“批评”这个动词的作用对象就是自己的孩子,第二个授受动词箭头是指向我方的,因此这个授受动词的前面那部分整个是针对于我方的。概括一下就是:说话者是家长,听者是老师,老师批评孩子是老师对孩子的恩惠,而老师批评孩子这件事是为家长做的,所以对家长也有恩惠,老师授予的恩惠分别是孩子和家长,这样一来恩惠就分成了两部分。
再看第二个句子,这里由于用的是“あげる”,所以三者的关系是基本对等的,也就是一般来说是朋友关系。授受动词箭头跟第一句话一样,所以概括来说就是:说话者是A,听者是B,A和B是朋友,第三者C和A,B他们都是朋友,B给C照相,给予了C恩惠,而照相这件事又正好是A对B的请求,因此B做这件事也同时是给予了A恩惠,跟第一句话一样,恩惠分成了两部分。
第三句话我就不再细说了,只是把后面那个授受动词换了一个而已,而恩惠的箭头方向不变。
其实到了这一步,授受关系的基本体系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了。但即使在上述基础上再把动词变为使役态,总体来说还只是限于两层的恩惠授受关系上。现在让我们再进一步对授受体系挖掘。
-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日语授受体系,在此请允许我从现代日语授受体系的骨骼构造和最简单的授受关系讲起。换言之,即是从横向的“现代→古代”以及纵向的“浅显→深层”的顺序阐述。
构成日语授受体系骨骼的无非七大授受动词:やる、あげる、差し上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其中,三大基本支柱是“あげる”,“くれる”和“もらう”。它们各自表示着最简单的授受关系。而“やる”是“あげる”的蔑称体(俗称“鄙视体”),“差し上げる”是“あげる”的尊敬体,“くださる”是“くれる”的尊敬体,“いただく”是“もらう”的尊敬体。这七大动词构成了日语授受体系的基本骨架。值得注意的是只有“あげる”有蔑称体。而其它两者的尊敬体的使用频率又明显高于“あげる”的尊敬体。
授受体系的血与肉则是由句子的主要动词构成,而主要动词的使役态和被动态的变化则构成了授受体系的皮与毛。七大动词只是起补助作用。在此,先从七大动词的本动词开始阐述。
在这里,我想必须先说明一下七大动词的两种词性问题。日语中有一部分动词的作用很多,比如“ある”,“いる”,“いく”,“くる”,“おく”等,它们根据不同的作用体现了不同的词性。大体分两种。一种被称作“本动词”,也就是没有失去本身原来意思的词,比如“ここにおいてください。”中的“おく”便是本动词,它本来的意思便是“放置”,在这句话中它就表达它本来的意思,没有失去其原意;第二种被称作“补助动词”,也就是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思,只是靠着一些淡淡的被稀释的原意而起到一种补助作用,比如“ここにおいておいてください。”中的后面那个“おく”便是补助动词,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思,只起到使句子意思起变化的补助作用。
同理,授受动词也有本动词和补助动词之分。最简单的授受关系也就由只包含一个本动词的授受动词构成。比如:
“本をあげる”
“本をもらう”
“本をくれる”
以上三个句子只包含一个授受动词,而且该授受动词是本动词。这些句子表达了最直接最简单的恩惠授受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看比上面稍微复杂一点的授受关系,也就是授受动词作为补助动词出现的句子。比如:
“字を書いてあげる”
“本を買ってくれる”
“服を洗ってもらう”
这时候授受动词是以补助动词的身份出现的,表达的授受关系已经不是最直接的恩惠授受了。但恩惠的接受与授予只是单方面的,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个句子里,恩惠的授受方向是不同的,第一句是说话者对听者的恩惠体现,后两句话则是听者对说话者的恩惠体现。用箭头来表示的话,第一句是箭头指向对方(听者),后两句则是箭头指向自己(说话者)。
引入了箭头概念便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由动词使役态和被动态构成的授受关系以及一些多层授受关系。
我们知道,日语的很多句子都省略掉了动作主体以及人称代词,这造成了日语学习者对日语理解的困难。箭头的引进便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动作的主体和动作被施的对象。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句子:
“働かせてあげる”
“働かせてくれない”
“働かせてもらえない”
这三个句子都省略掉了动作主体和人称代词。大家先不妨自己想想,看看这三句话到底表达了怎样的授受关系,然后先把自己所得出的结论写在纸上,然后对照我下面所说的,看看自己是否理解了这三句话。
依照前面所讲的标箭头方法,第一句是箭头指向对方,根据日语句子的语序习惯(某些地方跟中文相反),可以推出结论是:使役态所针对的对象的判别是取决于授受动词的。所以第一句里的使役态也是针对于对方的。因此是“让对方(听者)干”的意思。而后两句里的授受动词虽然表达的意思不同,但它们的恩惠授予方向是一致的,都是箭头指向自己(说话者),所以后两句里的动词使役态是针对于自己(说话者)的,因此是“不让我干”和“无法让我干”的意思。
以上三个句子里加入了动词使役态,因此关系稍微复杂了些,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接着要说的是授受动词的尊敬体所代表的恩惠关系。这个其实更好理解一点,也就是在以上那些基础上把授受动词换成尊敬体,虽然表达的还是一层的恩惠关系,但说话者和听者已经不再是对等的关系了(也就是不再是朋友或是同辈之间的关系了),这时候恩惠的授受就稍微又起了点变化,因为加入了长幼等级地位等因素,使得恩惠的授受方向也终于开始有了第二维的扩展(即开始产生纵向延伸)。
下面来看一下两层的授受关系。
当句子里包含了两个授受动词的话,恩惠的授受将牵涉到三个人。来看一下下面几个句子:
“しかってやってください。”
“写真を撮ってあげてください。”
“持っていてやってもらっていいですか?”
这几个句子中每个句子都包含了两个授受动词,恩惠的授受变成了两层。
首先看第一句话,家长叫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可以说这句话,其中第一个授受动词箭头是指向别人的,这个别人是谁呢,当然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前面的“批评”这个动词的作用对象就是自己的孩子,第二个授受动词箭头是指向我方的,因此这个授受动词的前面那部分整个是针对于我方的。概括一下就是:说话者是家长,听者是老师,老师批评孩子是老师对孩子的恩惠,而老师批评孩子这件事是为家长做的,所以对家长也有恩惠,老师授予的恩惠分别是孩子和家长,这样一来恩惠就分成了两部分。
再看第二个句子,这里由于用的是“あげる”,所以三者的关系是基本对等的,也就是一般来说是朋友关系。授受动词箭头跟第一句话一样,所以概括来说就是:说话者是A,听者是B,A和B是朋友,第三者C和A,B他们都是朋友,B给C照相,给予了C恩惠,而照相这件事又正好是A对B的请求,因此B做这件事也同时是给予了A恩惠,跟第一句话一样,恩惠分成了两部分。
第三句话我就不再细说了,只是把后面那个授受动词换了一个而已,而恩惠的箭头方向不变。
其实到了这一步,授受关系的基本体系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了。但即使在上述基础上再把动词变为使役态,总体来说还只是限于两层的恩惠授受关系上。现在让我们再进一步对授受体系挖掘。
-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